3神奇的暗示:倒數(shù)第一的孩子也能出類拔萃
暗示教育,就是通過旁敲側擊的方法來激勵一個孩子,分為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運用積極暗示能夠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對于孩子來說,用“鞭子”驅趕他前進和用“繩子”拽著他前進,都不如給他一股力量,讓他自己奮發(fā)向上,這股力量就是積極的暗示。
王金戰(zhàn),全國優(yōu)秀教師,他曾經(jīng)帶過一個55人的班,其中有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并獲全額獎學金,其余8人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王金戰(zhàn)曾經(jīng)說過:“我的眼里沒有差生?!?/p>
有一年,他當班主任,轉來一個人人見了都搖頭的差生。他把該男生叫到辦公室,沒長篇大論說一些大道理,只是給了他一些特權:“我容許你每周違反兩次紀律,每天早上你來了之后,能聽懂的課就好好聽,聽不懂的隨時都可以回家自學?!?/p>
第一次考試前,男生不想考,王金戰(zhàn)笑著說:“反正你鐵定倒數(shù)第一,你還顧慮什么?”公布成績,男生果然倒數(shù)第一,對此他也只是淡淡地說:“別人千辛萬苦地學了這么多年,你才學了這么短時間,這樣的結果很正常?!?/p>
后來的幾次考試,男生還是倒數(shù)第一,但是與倒數(shù)第二的差距開始慢慢縮小。王金戰(zhàn)老師又說:“你現(xiàn)在每次能縮?。常胺值牟罹?,高三總共要經(jīng)歷8次大型測驗,照這樣下去,那就不是考大學的問題了,而是考清華、北大的問題了!”
男生一下子熱情高漲,說道:“下次我一定不考倒數(shù)第一了!”第二年的高考,男生果真考上了北京大學。
王金戰(zhàn)老師的鼓勵就屬于“旁敲側擊”的暗示,他并沒有講什么人生、前途之類的話,也沒有加油打氣說“你一定能考上大學”。他只是通過一步步的暗示,激發(fā)出了那個男生的學習熱情和奮斗精神,讓他主動努力,最后如愿以償。
也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暗示真的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嗎?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人去醫(yī)院檢查,其中一人得了癌癥,但是醫(yī)院把兩個人的檢查報告混淆了,沒得癌癥的那個人回家就開始郁郁寡歡,有癌癥的那個人則以為自己沒病,每天快快樂樂的。幾個月后再復查才發(fā)現(xiàn)當初的失誤,而復查結果卻令人吃驚,沒有癌癥的人真的長出了腫瘤,原本有癌癥的人卻痊愈了,由此可見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上面這個故事是自己給自己心理暗示,而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外部的暗示——父母的暗示,會激勵孩子越變越好。這種方法在生活里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應用,比如孩子不愛吃飯,我們可以在飯菜端上來的時候夸張地說上一句:“哇,好香??!一定很好吃。”孩子可能就吵著要吃飯了。
再比如孩子偶有感冒發(fā)燒的小癥狀,可以這樣說:“這幾天天氣變化大,你身體這么壯實,休息一下就好了?!边@就是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有個孩子害怕跟陌生人說話,他的媽媽想了一個辦法,每次跟人聊天的時候都要特意提一句:“我家的寶寶特別大方,從來不怕生人,叫叔叔阿姨什么的可甜了!”多次暗示后,孩子終于擺脫了膽小不敢叫人的心理。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非常古怪,學習成績也不好,也不跟其他孩子多說話。他總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如指南針為什么總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時間?什么是空間?同學們都看不起他。他小學畢業(yè)時,校長對他的父母說:“您的孩子,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都一樣沒出息?!?/p>
一次,母親帶著愛因斯坦到郊外玩,這是一次家庭聚餐,親友家的孩子一個個活蹦亂跳,有的爬山,有的釣魚,小愛因斯坦卻默默地坐在河邊,凝視著湖面。這時,親友們悄悄地走到他母親身邊,不安地問道:“小愛因斯坦為什么總是一個人對著湖面發(fā)呆?是不是智商上有點欠缺?不如趁早帶他到醫(yī)院看看!”愛因斯坦的母親十分自信地對他們說:“我的兒子沒有任何毛病,你們不了解,他不是在發(fā)呆,而是在沉思,在想問題,他將來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聽了這句話的愛因斯坦如飲甘霖,母親不僅通過語言鼓勵他去盡自己所能探究、質疑世界,還用實際行動給予支持。愛因斯坦5歲時的一天,母親給了他一個指南針玩。他對針的擺動感到很好奇,對探究事物背后隱藏的世界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愛因斯坦后來取得的成就與母親的賞識教育是分不開的。
有的時候孩子會失掉信心,或者會因為挫折而停滯不前,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及時站出來,通過一些暗示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信任,比如給予支持,如同愛因斯坦的媽媽一樣,她不僅對愛因斯坦說激勵的話,同時用實際行動給予支持,最后達到了更好的效果。
4管教從來不缺技巧和方法,但內容永遠是健康、向上的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愛護和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反對打罵孩子。他斷言:“打罵式的管教,其所培養(yǎng)的只會是‘奴隸式’的孩子?!贝蛄R孩子絕對是一種消極、具有強烈副作用的管教方式,在家庭教育里不允許“不教而誅”,也就是說不要在孩子犯了錯后,直接拽過來先打一頓再說,打完也不跟孩子解釋。有時候適當懲罰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要過于嚴厲地對孩子進行諷刺、挖苦、抱怨等消極的批評方式。
0
0
周末,小新的爸爸午睡后來到小新的臥室,被所見的一幕驚呆了:衣柜里的衣服扔了一地,大大小小的書籍都攤在地上,小新卻不見了。爸爸趕緊找小新,結果在一個空蕩蕩的衣柜里找到了他。小新笑嘻嘻地看著爸爸,說道:“爸爸,來玩捉迷藏吧?!卑职帜挠行乃纪嬗螒?,指著地上的一片狼藉問道:“這是怎么回事?”小新回答說:“昨天老師說讓我們回家整理房間,整理房間一點兒也不好玩,我們還是玩捉迷藏吧。”
爸爸生氣地揚起手要打小新,嚇得小新往后縮了縮,爸爸見狀收回了手,但是怒氣難消,把小新從衣柜里抱出來,帶著他在室內走了一圈,然后蹲下身子說道:“小新,我知道你是出于幫家里做家務的好心,我很高興你有這份心意,但是你把家里弄得亂糟糟的,爸爸媽媽要收拾好久的,你知道嗎?今天爸爸不會批評你,但是你要跟爸爸一起把家里收拾干凈,讓它變回原來的樣子,好嗎?”
小新看到爸爸嚴肅的表情,又看了看亂成一團的房間,答應和爸爸一起把房間整理好。
有些家長認為,只有批評和嚴厲的責罵,小孩子才會聽話,無所謂信任與尊重,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看上去孩子可能會老老實實地改正錯誤,實際上他們不是發(fā)自內心地想改正錯誤,而是懼怕大人的權威。管教的目的是讓孩子認識并改正錯誤,而不是讓孩子怕我們,而且怕父母的孩子將會與我們產(chǎn)生距離。
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有一股正能量,內容要以健康、向上為主,這樣才能引導孩子進步,而不是使孩子在嚴厲消極的管教下喪失更多的信心。我們要學會找到孩子自身的優(yōu)點,通過關注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去了解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行為的表面來實現(xiàn)管教,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與理解,讓孩子在改正錯誤的同時又獲得了做得更好的信心。
首先,溝通永遠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當我們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不要火冒三丈,要用理智、冷靜的頭腦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明確告訴孩子哪里錯了,為什么錯,要怎么改。這遠比氣急敗壞地一頓斥責要有效得多,并且我們還要充分地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讓孩子把自己的感想說出來。
如果孩子的情緒不穩(wěn)定,可以通過擁抱的方式讓孩子先穩(wěn)定情緒,再解決問題。如果我們情緒不穩(wěn)定,那么就冷靜幾分鐘再處理,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冷嘲熱諷、漠視孩子,那樣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先來看下面的事例。
趙瑩女士的兒子非常優(yōu)秀,熟人總夸獎她教子有方,而趙瑩則不好意思地笑笑說:“沒什么,我只是從來不罵孩子。”
趙瑩說,她懷孕時看到有位家長在草坪上批評孩子,批評得聲嘶力竭,把那個孩子嚇得坐在地上不敢起來。趙瑩提醒自己,孩子將來出生了可千萬不能被這樣教育。后來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自然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他曾經(jīng)把家里的百元人民幣都剪成了心形。趙瑩每次都強忍住憤怒,盡量用溫和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懲罰孩子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取消帶他出去玩的計劃,暫時禁止孩子看電視等,這些都是積極向上的處罰方式,不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還可以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認識到錯誤。我們要嘗試著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然后再給予孩子一個好的指導,達到教育的目的,讓孩子一直有顆健康向上的心靈,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