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那些不能帶給你利潤的合作伙伴
競爭與合作向來都是社會的主旋律之一,而正因為競爭的存在,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我們常常需要與人結(jié)盟,需要找一個合作伙伴來提高自身的優(yōu)勢,可以說,合作是每個社會人都要參與的社會活動之一。雙方能夠相互合作,感情往往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利益,合作的本身就是為了獲得利益,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人與人之間才存在合作關(guān)系,可以說利益通常都是合作關(guān)系得以存在的基礎(chǔ),我們可以將合伙關(guān)系當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來對待。而當合作雙方得不到應有的利益,或者說合作伙伴無法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潤時,那么這個合作關(guān)系其實也就沒有繼續(xù)存在的必要了,因為這已經(jīng)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
國家之間會存在各種合作關(guān)系,但是如果當一個國家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辦法從對方那里獲得利益時,它就會主動放棄這個合作伙伴,畢竟利益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企業(yè)之間也是這樣,如果相互之間有利益上的往來,而且都有利可圖,那么合作關(guān)系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如果對方不能為你帶來利益,那么就要果斷地解除合作關(guān)系。從小的方面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guān)系就更為密切了,當然人與人之間依然要遵從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則,那就是利益共享,如果你也想要尋找一個合伙人,那么就一定要將利益放在第一位來考慮。
三星集團的董事長李健熙是一個非常有戰(zhàn)略眼光的企業(yè)家,1987年,他從父親手中接過權(quán)杖,開始掌管三星集團,那時候,三星集團的發(fā)展并不順利,盡管在韓國國內(nèi)算得上是比較好的電子公司,但是在世界范圍內(nèi)還是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即便是在亞洲,它也被眾多的對手所壓制。像LG和索尼公司等強勁的對手,尤其是索尼公司,它的發(fā)展勢頭非常猛烈,而且還是全球數(shù)一數(shù)二的電子巨頭。
李健熙當時提出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口號,目標是在21世紀將三星打造成全球超一流的企業(yè),不過當時三星還沒有那樣的實力去實踐自己的夢想,所以集團內(nèi)部開始進行改革,李健熙通過提升產(chǎn)品品質(zhì)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同時還要尋求國內(nèi)的合作伙伴。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三星集團開始慢慢嶄露頭角,這時候,李健熙知道那些合作伙伴已經(jīng)沒有辦法給自己創(chuàng)造更大收益,于是果斷放棄了它們。
即便三星慢慢壯大起來,可是索尼仍然給予了三星很大的壓力,當然索尼同樣感受到了三星強勁的追趕勢頭,尤其是到了后來,索尼開始慢慢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三星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在這種情況下,李健熙向索尼伸出橄欖枝,提出了合作意向,這對生死冤家很快握手言和。這次合作完全符合雙方的利益需求,因為索尼急需依靠三星來實現(xiàn)復蘇,擺脫目前的困境,而三星需要依靠索尼的技術(shù)優(yōu)勢和國際形象來穩(wěn)中求勝。
后來證明了李健熙的眼光非常獨到,三星把握住了這次的合作,很快就發(fā)展壯大起來,而索尼則越來越衰落,漸漸退出了競爭的大舞臺。這時候,三星認為索尼的利用價值已經(jīng)不大了,于是就堅決放棄了它,轉(zhuǎn)而將目光鎖定了谷歌、蘋果等其他的合作伙伴,而隨著三星成為世界上銷售額最大的電子公司,它也開始尋求擺脫谷歌和蘋果的方法。
很多人都認為,三星的成長就是采用“利用——拋棄——再利用——再拋棄”的策略,可以說李健熙通過利益需求、發(fā)展需求來指引自己的策略和方向,他是實實在在踏著巨人的尸體慢慢成長起來的。而正是這種務實的生存觀念,才使得三星集團在他的帶領(lǐng)下逐漸走向頂峰。
甲骨文的老總拉爾森曾經(jīng)高傲地對自己的合作伙伴說:“拋開了利益,我們之間所有的交談都索然無味?!边@句話聽上去有些盛氣凌人的感覺,但卻是一句大實話,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就是源于彼此的利益訴求,當你的利用價值被榨干之后,當你不能為對方帶來利潤的時候,你就會被對手一腳踢開,當然,你對自己的對手往往也是采用這種方法。正因為這樣,這個世界才會進步,你也才會不斷成長。
據(jù)說當蘋果公司當年陷入困境的時候,比爾蓋茨想過要幫助喬布斯,但是后來蓋茨還是放棄了,因為他覺得自己如果為一個沒有利用價值的公司付出太多,實際上就是對微軟發(fā)展的不負責,也是對所有員工的不負責。盡管后來喬布斯帶領(lǐng)蘋果公司實現(xiàn)了大翻身,但是從那時候的決定來看,比爾蓋茨的做法是正確的。其實在社會競爭合作的過程中,利益往往決定了一切,人情固然很重要,但是不能因為人情而耽誤了利益索求,所以我們既要懂得如何尋找利益伙伴,同時也要懂得及時淘汰那些缺乏價值的合作伙伴。
主動出擊開發(fā)新合作伙伴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產(chǎn)生一種慣性思維,那就是將目光放在自己能夠看到的地方,將自己的視野限制在自己的群體之中,一出現(xiàn)什么事情,想到的都是自己認識的人,都是自己熟識的人,但是卻很少有人愿意跳出這樣的圈子。原因就在于就近原則在作祟,我們覺得鄰近的人更容易相處,覺得鄰近的人更有安全感,我們害怕去嘗試那些自己不了解的東西,也害怕突破自己的生活圈子。
這種狹隘的視野和思維很容易束縛我們的發(fā)展,比如說當我們想要和人做生意時,我們?nèi)绻幌氲阶约旱挠H人、朋友、同學、同事,那么我們可做的選擇就很有限,你的事業(yè)方向和范圍都會被限制在某一些特定范圍之內(nèi)。而且事實上,我們周邊的人往往和自己都是同一類人,也就是說,他們和你的水平可能相差不大,彼此之間想要實現(xiàn)突破就會很困難,因此合作起來雖然得心應手,可是卻很難走得更遠。
俗話說,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因為一旦籃子摔在地上,那么所有的雞蛋實際上都會破裂,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需要尋找新路子,需要開發(fā)新的通道,這樣有效降低風險,還可以增加自己成功的機會,畢竟多一條路,就多一種選擇。當你的人脈越來越廣,當你可供的選擇越來越多時,你可以接觸到更多新鮮的有挑戰(zhàn)的東西,你的思維和視野會得到擴展,你的事業(yè)也會越走越寬。
做人要活躍一些,要盡量拓展自己的視野,選擇和體驗一些新的可能性。而想要開闊自己的視野,想要拓展自己的事業(yè),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功,那么就一定要走出自己的圈子,要主動去結(jié)交圈子以外的人,要尋找那些新的合作伙伴。就像挖井一樣,盡管井底的地下水會源源不斷地滲透進來,但是井水仍然只是死水,如果你能夠在水井旁邊額外挖一條水渠,將新鮮的流動的山泉引入井中,那么井水無疑會更加清冽可口。
事實上,但凡成功的人,都不會將自己固定在某一個狹小的圈子里面,他們會盡可能走出圈子,給自己尋找更多新的合作伙伴,盡可能拓展自己的方向和范圍,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比如在古代的戰(zhàn)爭中,很多國君會選擇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來制衡那些強大的對手,有時候為了防止自己的盟友叛變,他們也會尋找新的替代者,因為誰都明白只有自己拉攏到新的盟友,他們才有了更大的生存保障。畢竟選擇越多,我們生存和發(fā)展的機會就越大,如果吊在一棵樹上,那么就可能走上絕路,尤其是那些對自己知根知底的伙伴,如果過分依賴他們,就可能會被牽制,一旦對方反戈相向,自己就會處于非常被動的位置,如果能夠選好新的合作對象,那么就等于說為自己留下了退路。
在現(xiàn)代商場、官場或者職場當中,這種策略仍然很有效,仍然是確保我們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方法。蘋果公司從來都是關(guān)起門專注做自己的系統(tǒng),相對于其他公司而言,它有一條非常完善的生態(tài)鏈,因此它的盈利是最高的,但蘋果公司卻從來都不是一個很封閉的公司,在很多時候,在很多領(lǐng)域,喬布斯都要求蘋果公司必須積極尋求新的合作伙伴,這些合作伙伴完全不同于自己的那些老客戶,也不同于自己內(nèi)部的部門,它們的技術(shù)、思維、經(jīng)營模式都是全新的,正因為這樣,蘋果公司才能夠成為創(chuàng)新的代名詞,才能夠始終吸引世界的目光。
近年來,喬布斯和他的繼任者庫克一直都在尋求多樣化的合作伙伴,因為只有保證擁有源源不斷的新合作伙伴,才能夠確保自己的路越走越寬。比如蘋果公司過去比較依賴富士康、三星、谷歌等公司,但現(xiàn)在它有了更多的選擇。實際上蘋果公司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有過多次新合作的嘗試,而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蘋果公司和Siri公司合作,并收購了它,蘋果公司有自己的音樂軟件,但它還是和德國的Emagic公司合作,最后也成功收購了它。為了擺脫對谷歌地圖的過分依賴,蘋果公司在2009年收購了自己的合作伙伴Placebase公司。
不僅僅是喬布斯在這樣做,比爾蓋茨的微軟也一直在拓展新的業(yè)務和合作伙伴,扎克伯格的Facebook也在各種收購中尋找新的可能。正是因為善于把握新的合作伙伴,善于尋找新的機會,善于把自己的視野拓展得更廣一些,他們才能夠?qū)⒆约旱墓驹阶鲈綇姡艜炎约旱氖聵I(yè)越做越大。
有個企業(yè)家說:“永遠不要把自己的親人或者朋友當成唯一合伙人。”現(xiàn)如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yè)中,很少有家族企業(yè)存在,親人、朋友之間互幫互助的時代已經(jīng)難以追趕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了,因為這個世界正在走向全球化,而全球化的結(jié)果就是世界結(jié)成一體。因此你應該打破區(qū)域的限制,要突破自己生活的局限性,要懂得主動接受更多圈子以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