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人物傳記 >康熙治國要略 > 第八章 與時俱進,空言誤國
第八章 與時俱進,空言誤國
作者:魯源生   |  字數(shù):10793  |  更新時間:2015-04-03 17:28:17  |  分類:

人物傳記

康熙十八年,圣祖諭大學士等曰:“自古帝王治天下之道,因革損益,期于盡善,原無數(shù)百年不敝之法。果屬不可行者,自宜參酌事宜,歸于可久。至于制度既定,事可遵行,不宜議論紛紜,朝更夕改。近閱奏章,亦有不思事之可否,但欲徒為更張?;虼肿R數(shù)字,即為大言,準之事理,殊屬茫昧。如逞空言,無補實用,其誰不能?且明末一切事例,游移不定,上無道揆,下無法守,以致淪亡。此皆爾等所親見,亦眾所共知。今后凡條奏本章,爾大學士等,務加詳酌?!?/p>

注解

因革損益:根據(jù)需要選擇繼承拋棄或者革除。因:沿襲。革:變革,改變。損益:增減??删茫撼志茫L久。更張:變更;變革。粗識數(shù)字:粗通文字。數(shù)字:若干字。準:依照,依據(jù)。上無道揆,下無法守:語出孟子·離婁上。國家沒有道德規(guī)范以供參考,百姓也沒有法律制度遵守。道:義理。揆:度,揣測。法:制度。

譯文

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告諭大學士等說:“自古帝王治理天下之道,要對以往的制度繼承拋棄或者革除,以期達到盡善盡美。原本沒有數(shù)百年都不過時之法。若有的制度果屬不可實行,自應該商討新的辦法,統(tǒng)治才會長久。如果制度已經(jīng)確定,事情可以遵行,就不應議論紛紜,朝更夕改。朕近來審閱奏章,發(fā)現(xiàn)有的大臣不考慮事情是否可行,只想要盲目變革。或是粗通文字就好為大言,若依照事理加以考量,所言實在屬于茫昧無知。如果只是強逞空言,無補于實用,這有誰不能?明末的一切事務都游移不定,國家沒有道德規(guī)范以供參考,百姓也沒有法律制度遵守,以致國家淪亡。這都是你們所親眼目睹的,也是大家都知道到常識。今后凡是條奏本章,你們大學士等務必詳細商討?!?/p>

評語

一個國家制度的確定,要以自身的實際情況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并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及時做出調整??滴跽J識到“無數(shù)百年不敝之法”,強調對祖宗之法要“因革損益,期于盡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只要有利于國計民生,就應當加以變革。但康熙又強調,改革要有方向、有目標,要做好制度設計,不能盲目毀棄一切??滴跻蟀俟倮斡浢鞔鷾缤龅臍v史教訓,對國家大事要仔細斟酌,詳加商討。

淫祠濫祀,嚴察禁革

康熙二十五年,江寧巡撫湯斌奏蘇州上方山有五通邪鬼祠,應焚毀。圣祖諭禮部曰:“直隸各省淫祠濫祀,誣民惑眾,俗尚甚多,有關風化,應行文直隸各省巡撫,嚴察禁革。違者按律治罪,該管官不行察出隱匿者,照例議處。”

注解

湯斌(16271687):字孔伯,號荊峴,晚號潛庵,順治九年(1652)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湯子遺書。淫祠濫祀:不合禮制與法典的祭祀場所。五通邪鬼:即“五通神”,是專事奸惡的妖鬼,又稱“五猖神”。

譯文

康熙二十五年(1686),江寧巡撫湯斌上奏蘇州上方山有五通邪鬼的祠廟,應予以焚毀。圣祖告諭禮部曰:“直隸各省不合禮制與法典的祭祀場所,欺蒙百姓迷惑大眾,世俗多有信奉者。此事有關風化,應通告直隸各省巡撫加以嚴察禁革。對違法者按律治罪,負責官員若包庇縱容、查辦不力,也按照法律議處。”

評語

對于淫祠濫祀,歷代統(tǒng)治者都深惡痛絕,經(jīng)常加以整治。但民間信仰自有其底層土壤,雖然歷經(jīng)多次打擊,依然充滿生機,在世俗大眾中有很大影響力,很容易蠱惑人心。這些民間非法祭祀輕則勞民傷財,重則會引起社會騷亂。以白蓮教為例,白蓮教源自宋代,幾經(jīng)滄桑,遇到窮途末世就會蓬勃興盛。白蓮教借助民間信仰蠱惑大眾,威脅統(tǒng)治。在元明清三代的歷次戰(zhàn)亂中,幾乎都可以看到白蓮教的身影??滴鯊木S護自己統(tǒng)治的角度出發(fā),嚴厲打擊邪教,以防止社會騷亂。

限建寺廟,控制規(guī)模

康熙五十年,左都御史趙申喬奏請禁止創(chuàng)建寺廟。圣祖曰:“近見直隸各省創(chuàng)建寺廟者甚多。建造寺廟,則占踞百姓田廬。既成之后,愚民又為僧道日用湊集銀錢,購買貧人田地給與,以致民田漸少。且游民充為僧道,窩藏逃人罪犯,行事不法者甚多,實擾亂地方,大無益于民生者也。著各省督撫及地方官,除原有寺廟外,其創(chuàng)建增修,永行禁止。”是年,圣祖又曰:“程朱諸賢以辟佛老為一大事。以朕觀之,奉之者固非,辟之者益增其瀾耳。自古帝王,如梁武不足道,即有禁人為僧尼道士者,未及數(shù)年,其教輒復,復則益以披猖。朕惟置之焉能有無之間,斯其氣焰,必然銷歇矣。”光地曰:“此孟子‘經(jīng)正民興’之旨也。上表章程朱,乙夜勤學。六經(jīng)之道,爛若中天,彼二氏者自可不攻而破矣?!?/p>

注解

田廬:田舍。程朱諸賢:指程頤、程顥、朱熹等理學大儒。辟:駁斥。佛老:佛教和道家。梁武不足道: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曾數(shù)次舍身為僧。這一做法受到歷代史家批評。披猖:亦作“披昌”。猖獗,猖狂。經(jīng)正民興:語出孟子·盡心下:“經(jīng)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闭赖男蜗髽涠苏耍傩站蜁^發(fā)振作;百姓奮發(fā)振作,就不會有邪惡了?!币乙梗憾鼤r候,約為夜間十時。六經(jīng):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jīng)典。其中樂經(jīng)已經(jīng)失傳,實際為五經(jīng)。

譯文

康熙五十年(1711),左都御史趙申喬奏請禁止創(chuàng)建寺廟??滴跽f:“最近發(fā)現(xiàn)直隸各省創(chuàng)建了很多寺廟。建造寺廟,就會占據(jù)百姓的田舍。建成之后,愚民又為僧侶道士的日常用度湊集銀錢,買來貧民百姓的田地贈予他們,從而導致民田越來越少。況且很多游民冒充僧侶道士,窩藏逃犯罪人,犯法行事的很多,實在擾亂地方安全,對民生非常無益。命令各省的督撫和地方官,除原有的寺廟外,永遠不許再創(chuàng)建增修。”這一年,康熙又說:“程子朱子等諸位先賢以駁斥佛教道教作為一件大事。以朕看來,信奉佛教道教固然不好,但批駁二者更是推波助瀾。自古帝王像梁武帝那樣的不值得一提。也有禁止民眾為僧尼道士的,但不過幾年,佛道二教重又復興,復興后則會更加猖獗。朕只有將二教置于有無之間,這樣他們的氣焰必然就消失停歇了?!崩罟獾卣f:“這正是孟子‘經(jīng)正民興’的要旨所在。圣上表彰程朱理學,二更時間仍勤奮學習。六經(jīng)的大道燦爛如中天之陽,佛道二教便可不攻而破了?!?/p>

評語

中國古代是一個多元宗教共存的國家。外來的佛教與土生土長的道教占據(jù)了古人信仰世界的大半江山。一方面,宗教可以幫助統(tǒng)治者穩(wěn)定民心、維護教化,另一方面,宗教又會侵吞大量國家財富,甚至成為底層暴動的助推劑。如何處理好于宗教的關系,考驗著統(tǒng)治者的治國智慧。中國古代的統(tǒng)治者有如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一樣開展滅佛運動的,也有如梁武帝一樣數(shù)次舍身寺廟的??滴跻环矫嬖诔械滦拗獍藦R,利用宗教籠絡周邊游牧民族,另一方面也在中原限制寺廟的過分發(fā)展,避免勞民傷財、擾亂民生??滴跸M碚贸讨炖韺W,借助儒學之手抑制佛道的影響力,將其“置之焉能有無之間”,才能銷歇其氣焰。

崇經(jīng)尚禮,銷毀淫詞

康熙五十三年,圣祖諭禮部曰:“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風俗為本。欲正人心、厚風俗,必崇尚經(jīng)學,而嚴絕非圣之書,此不易之理也。近見坊間多賣小說淫詞,荒唐俚鄙,殊非正理。不但誘惑愚民,即縉紳士子,未免游目而蠱心焉。所關于風俗者非細,應即通行嚴禁其書。作何銷毀?市賣者作何問罪?著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具奏?!?/p>

注解

非圣之書:詆毀圣人之道的書籍。俚鄙:粗俗。游目:游移目光。

譯文

康熙五十三年(1714),康熙告諭禮部說:“朕治理天下以端正人心風俗為根本。要正人心、厚風俗,必須崇尚經(jīng)學,嚴格杜絕詆毀圣人之道的書籍,這是不變的道理。最近發(fā)現(xiàn)民間多有小說淫詞售賣,荒唐粗俗,實在不是正當?shù)牡览?。不但誘惑愚民,即使是官宦士人,也難免游目于此而被蠱惑了心智。此事事關風俗,非同小可,應當立即查禁這種書籍。怎么銷毀?售賣者如何問罪?讓九卿、詹事、科道商議后詳細上奏?!?/p>

評語

崇尚經(jīng)學、端正風俗,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倡導正確、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雖然古今政府倡導的社會觀念有所不同,但對于淫詞艷曲、風月小說的態(tài)度卻是一致的。不過,在重視禮教的中國古代,將圣人之道抬高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也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fā)展。

辨別等威,崇尚節(jié)儉

康熙十一年,圣祖諭禮部曰:“帝王致治,首在維持風化,辨別等威,崇尚節(jié)儉,禁止奢侈。故能使人心淳樸,治化休隆。近見內外官員軍民人等,服用奢靡,僭越無度。富者趨尚華麗,貧者互相效尤,以致窘乏為非,盜竊詐偽,由此而起。人心囂凌,風俗頹壞,其于治化所關非細。今應作何分別,務行禁止,著九卿、科道會同,嚴加確議定例具奏?!?/p>

注解

等威:與一定的身份、地位相應的威儀。治化休隆:治理國家、教化人民實現(xiàn)大治。休隆:美善興隆。效尤:仿效壞的行為。囂凌:浮燥混亂。

譯文

康熙十一年(1672),康熙告諭禮部說:“帝王實現(xiàn)大治,首要在于維持風化,辨別等級威儀,崇尚節(jié)儉,禁止奢侈。所以能使人心淳樸,治化美善興隆。最近發(fā)現(xiàn)朝野內外官員軍民,服飾用度奢靡,僭越無度。富人追求華麗,窮人互相仿效,以致于困窘不足而為非作歹,盜竊欺詐弄虛作假,都是由此引起的。人心浮躁混亂,風俗頹傾坍壞,這對于治理國家、教化人民關系非同小可?,F(xiàn)在應當如何區(qū)分等級、嚴行禁令,讓九卿、科道會合商議,嚴格確定定例后詳細上奏?!?/p>

評語

中國古代是一個森嚴的等級社會,皇帝一人高高在上,皇親國戚圍繞身邊,其下是百官公卿和地方鄉(xiāng)紳,營營眾生則匍匐于金字塔的最低端。車馬服飾、日常器用的材質、紋飾、色彩、大小等因素既是等級制度的外在表現(xiàn),也是區(qū)分社會等級的重要手段。愛慕虛榮是大多數(shù)人的通病,社會經(jīng)濟一旦有所恢復和發(fā)展,富人就會逐漸奢侈無度,窮人也會競相效仿,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滴跸M毣燃壱?guī)定,禁止僭越現(xiàn)象,這樣做一是可以維護等級權威,二是可以節(jié)儉財用,教化民心。

軫恤滿洲,使之脫貧

康熙十二年,圣祖又諭八旗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六部滿尚書等曰:“滿洲乃國家根本,宜加軫恤。近見滿洲貧困,迫于逋負者甚多,賭博之風,禁之不止。皆由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佐領等不加憐憫而訓導之,以至于此。且滿洲習俗,好為嬉戲,凡嫁娶喪祭之儀,過于糜費,不可枚舉。蒙古崇奉喇嘛,罄其家資,不知顧惜。此皆愚夫偏信禍福之說,而不知其終無益也。我太祖太宗之世,亦此滿洲也。其時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佐領諸臣,以今較之,相去何如?彼時行兵出獵諸役,亦未嘗少于今時,然而不為逋負所迫,食用饒裕者,人能節(jié)儉故也。爾等若能各修厥職,不負委任,禁嬉戲無益之事,勸善懲惡,則自感化矣?!?/p>

注解

軫恤:深切顧念和憐憫。逋負:債務。佐領:滿洲基層組織首領,戰(zhàn)時領兵官,平時為行政官,掌管所屬戶口、田宅、兵籍、訴訟諸事。其職多為世襲。

譯文

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又告諭八旗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六部滿尚書等大臣說:“滿洲是國家的根本,應當深切顧念和憐憫。最近看見滿洲百姓貧困,被債務逼迫的人很多,賭博之風屢禁不止。這都是因為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佐領等官員不加以憐憫訓導,才到了這種程度。況且滿洲的風俗,本就喜好嬉戲,所有婚喪嫁娶祭祀的儀式,都過于奢糜浪費,這樣的行為不勝枚舉。蒙古尊崇信奉喇嘛,用盡家里的資產(chǎn),也不知道顧全愛惜。這都是愚民偏信禍福之說,卻不知道這終究是無益的。我太祖太宗在世時,也是同樣的滿洲,但那時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佐領諸大臣,與今相比較,區(qū)別在哪呢?那時出兵打獵等事并不比現(xiàn)在少,然而能夠不為債務所迫,飲食用度富裕,這是因他們能夠節(jié)儉的緣故。你們如果能各盡其職,不辜負國家的重任,嚴禁嬉戲無益之事,獎勉勸勵有善行的人,懲戒有惡行的人,那么他們自然就會被感化了?!?/p>

評語

滿洲原是一個漁獵、游牧民族,八旗子弟也本是驍勇善戰(zhàn)的代名詞。清代初年,八旗鐵騎橫掃關內,為滿洲在中原迅速站穩(wěn)腳跟立下汗馬功勞。但隨著統(tǒng)治的逐漸穩(wěn)固,八旗子弟憑恃祖宗戰(zhàn)功世代食祿,生活日益優(yōu)裕,“好為嬉戲”,“過于糜費”,于是迅速墮落,以致生活貧困、背負債務。滿洲八旗都是康熙的同族,看到八旗同胞生活落魄,康熙自然深加關切。要求滿洲基層統(tǒng)治者負起責任,提倡節(jié)儉,嚴禁嬉戲,勸善懲惡,期望能夠感化落魄同胞。然而康熙的愿望并沒有實現(xiàn),歷史的發(fā)展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到了清末,八旗子弟徹底淪為不務正業(yè)、游手好閑的社會寄生蟲。

移風易俗,積儲日豐

康熙二十八年,圣祖巡幸浙江,自杭州回鑾,舟泊石門鎮(zhèn)。諭扈從部院諸大臣曰:“朕巡省民生風俗,行次浙江,見省會兵民俱相和輯,生齒蕃庶,閭里乂安。但觀民間習尚,好為爭訟。爭訟一興,則不肖有司,因緣詐索,勢所必至??v或官員無所朘削,而胥吏作奸,究不能無私行勒取之弊,小民之牽連苦累者多矣。夫微忿不捐,構成嫌怨。小則損害物力,大則傾隕身家,其為蠹害,不可勝言。矜此愚民,允宜深戒。地方大小衙門官員,亦應各簡詞訟,勸導閭閻,俾守分息爭,共安生業(yè)。又夙聞東南巨商大賈,號稱輻輳。今朕行歷吳越州郡,察其市肆懋遷,多系晉省之人,而土著者蓋寡。良由晉風多儉,積累易饒。南人習俗奢靡,家無儲蓄,目前經(jīng)營,僅供朝夕,一遇水旱不登,則民生將至坐困。茍不變易陋俗,何以致家給人足之風?爾等可傳諭將軍、總督等,令家諭戶曉,務使敦本興讓,崇儉黜浮。兵民日益協(xié)和,風俗日益淳樸,詞訟日益減少,積儲日益豐盈,則教洽化行,朕心實嘉賴焉?!?/p>

注解

回鑾:君王出巡后還宮。和輯:和睦團結。生齒蕃庶:人口繁殖增長。乂安:太平安定。捐:舍棄,拋棄。輻輳:形容人或物的聚集像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也作“輻湊”。懋遷:語出尚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指貿(mào)易。敦本興讓:注重根本,提倡禮讓。本:多指農(nóng)業(yè)。崇儉黜浮:崇尚節(jié)儉,抑制浮華。

譯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巡幸浙江,從杭州返回,船停泊在石門鎮(zhèn)。告諭隨行的部院諸大臣說:“朕巡行視察民生風俗,路過浙江,看到省會兵民和睦團結,人口增長,閭里太平安定。但觀察民間風俗習尚,發(fā)現(xiàn)他們好為爭訟。爭訟一旦興起,那么品行不端的官員就會借機敲詐勒索,這是勢所必至的。即使官員沒有盤剝,官府小吏也會從中作梗,終究不能沒有私下勒取之事發(fā)生,小民受到牽連苦累的有很多。小的忿恨不拋棄就會構成大的嫌怨。小恨會損害物力,大怨則會傾隕身家。怨恨的蠹害不可勝言,愚蠢小民一定要引以為戒。地方大小衙門官員,也應當各自簡省詞訟,勸導鄉(xiāng)鄰,使大家各守本分平息紛爭,共同安居樂業(yè)。朕又一向聽聞東南地方有很多巨商大賈,號稱輻輳。現(xiàn)在朕巡行歷經(jīng)吳越州郡,觀察在這里進行市肆貿(mào)易的大多是山西人,而本地人卻很少。這是因為山西民風儉樸,日積月累容易富饒。南方人習俗奢靡,家中沒有儲蓄,現(xiàn)在的經(jīng)營規(guī)模只能供應眼前,一旦遇到水旱災害,糧食歉收,則百姓生計將會因而困窘。如果不變易陋俗,怎么會興起家給人足之風?你們可以傳諭給將軍、總督等官員,讓百姓家諭戶曉,一定以農(nóng)為本,提倡禮讓,敦本興讓,崇尚節(jié)儉,抑制浮華。官兵百姓日益協(xié)和,風俗日益淳樸,詞訟日益減少,積儲日益豐盈,就會教化大行,朕的心里也會嘉許和倚賴?!?/p>

評語

康熙南巡注重觀察民風、體察民情。他巡行浙江,發(fā)現(xiàn)這里民風有兩個問題,一是好為爭訟,一是習俗奢靡。好為爭訟會導致百姓互相怨恨,奸詐的官吏也會從中漁利。他希望民眾能夠捐棄嫌怨,督促地方官員簡省詞訟,勸導鄉(xiāng)鄰,使大家安居樂業(yè)。習俗奢靡會導致互相攀比、浪費嚴重,而本地百姓沒有儲蓄,一旦遇到災害就會淪為難民。浙江地方雖然號稱富庶,但真正的富商大多來自山西。他提出“敦本興讓,崇儉黜浮”的八字方針傳達給地方督撫執(zhí)行,期望浙江社會能達到“兵民日益協(xié)和,風俗日益淳樸,詞訟日益減少,積儲日益豐盈”的局面,最終達到“教洽化行”的太平盛世。

貪官之罪,斷不可寬

康熙二十四年,圣祖諭九卿等曰:“官以清廉為本,如原任侍郎溫代、察庫,不可謂無才,但以貪污,故凡所行,皆不足取,此皆由不知廉恥耳?!庇种I曰:“部院堂官,惟勤慎者能循分,不致生事。其專擅好勝之徒,特欲假公事以遂其私意耳,雖有才能,于國家何禆?”是年,九卿會議廣東、云南秋審人犯。圣祖曰:“凡別項人犯,尚可寬恕,貪官之罪,斷不可寬。此等人藐視法紀,貪污不悛者,只以緩決故耳。今若法不加嚴,不肖之徒何以知警?此內貪官耿文明等正法外,其余正犯,俱照爾等所議完結。”

注解

循分:恪守職分。秋審:清代復審死刑案件的一種制度。各省于每年四月對判處死刑尚未執(zhí)行的案犯再行審議,然后報送刑部。秋八月,刑部會同大理寺等對上報案件集中審核,提出意見,最后奏請皇帝裁決。

譯文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告諭九卿等官員說:“為官應以清正廉潔為根本,像原任侍郎溫代、察庫,不能說沒有才能,但是因為貪污,所以所有的行為都不可取,這都是由于不知廉恥導致的?!庇指嬷I說:“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員只有勤勉謹慎才能恪守職分,不會引起事端。那些擅自行事好勝之徒,特別希望假借公事以達成自己的私愿,雖有才能,對國家有什么好處呢?”當年,九卿官員商討廣東、云南上奏的秋審人犯。康熙說:“凡是其他種類的人犯還可以寬恕,貪官的罪行卻是萬萬不可以寬恕的。現(xiàn)在若法律不加以嚴懲,不肖之徒怎么能知道警戒呢?這些罪犯除耿文明等貪官依法處決外,其余的正犯,都依照你們所商議的完結處置?!?/p>

評語

中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帝王統(tǒng)治天下不可能事必躬親,對基層社會的統(tǒng)治權,必須依靠地方官員才能加以執(zhí)行。天子只需要有效控制一個高效、廉潔的官員階層,就可以實現(xiàn)對龐大帝國的操控。因此,整頓吏治就成為古代帝王的重要工作。而官吏的清廉則是吏治整頓的重要目標??滴跤谩安恢異u”來批評貪官,也可以看出康熙對貪官的深惡痛絕。為了提醒官員保持警戒,遠離貪腐,他采取高壓政策,對貪污腐敗的官員絕不姑息寬容,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新辟荒地,十年起科

康熙十二年,圣祖諭戶部曰:“自古國家久安長治之模,莫不以足民為首務。必使田野開辟,蓋藏有余,而又取之不盡其力,然后民氣和樂,聿成豐亨豫大之休。見行墾荒定例,六年起科。朕思小民拮據(jù)開荒,物力艱難,恐催科期迫,反致失業(yè),朕心深為軫念。嗣后各省開荒地方,俱再加寬限,通計十年,方行起科。其所司官員,原有議敘定例,如新任官自圖錄敘,掩襲前功,紛更擾民者,各督撫嚴行稽察,題參治罪。”

注解

模:法式,規(guī)范。首務:首要事務。蓋藏:儲藏。聿:文言助詞,無義,用于句首或句中。豐亨豫大:形容富足興盛的太平安樂景象。豐亨:富厚亨通。語出周易·豐卦:“豐亨。王假之?!痹ゴ螅喝诵暮蜆分蟆UZ出周易·卦:“豫大有得,志大行也?!逼鹂疲簩r(nóng)田計畝征收錢糧。議敘:清代對考績優(yōu)異的官員奏請給予獎勵,稱作“議敘”。錄敘:指官位次第升遷。紛更:變亂更易。題參:上本參奏,彈劾。

譯文

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告諭戶部說:“自古以來國家長治久安的標準,沒有不以百姓富足為首要事務的。一定要使田野開辟,儲藏富余,而且征收賦稅又不會耗盡民力,然后就會實現(xiàn)百姓和睦歡樂,成就富足興盛的太平景象?,F(xiàn)在施行的墾荒定例是六年后開始征收錢糧。朕顧念老百姓開荒勞苦,經(jīng)濟窘迫,擔心催收租稅的期限緊迫,反而導致百姓失業(yè),朕心里深深地顧念。以后各省開荒的地方,全都再加大寬限,總計十年之后再開始征收錢糧。管理這方面的官員,本來有考核加級的定例,若新任官員圖謀升遷,掩飾承襲前人的功勞,變亂法則擾民的,各督撫要嚴行稽察,上本參奏加以治罪。”

評語

康熙為“康乾盛世”的到來開創(chuàng)了一個良好的經(jīng)濟局面。之所以能夠如此,與他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無關系??滴跽J識到,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是百姓的富足,而百姓的富足是以田野開墾、富有余糧為基礎的。因此康熙承襲順治時就已經(jīng)開始的墾荒政策,減免賦稅,鼓勵百姓積極開墾荒地。他逐步放寬開荒的起科年限,新墾荒地由原定的三年起科,改為四年、六年,最后又放寬到十年。他還鼓勵各省官員對墾荒者給予經(jīng)濟資助,并將整飭吏治與獎勵墾荒結合起來,保護農(nóng)民的合法權益。通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康熙末年的全國耕田面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豐年儲糧,未雨綢繆

康熙十八年,圣祖諭戶部曰:“民生以食為天,必蓋藏素裕,而后水旱無虞。自古耕九余三,重農(nóng)貴粟,所以藏富于民,經(jīng)久不匱,洵國家之要務也。比以連年豐稔,粒米充盈,小民不知積粟,恣其狼戾,故去年山東、河南一逢歲歉,即以饑饉流移見告。雖議蠲議賑,加意撫綏,而被災之民,生計艱遂。良以地方有司各官,平日不以民食為重,未行申明勸諭之故。近據(jù)四方奏報,雨澤沾足,可望有年??重S熟之后,百姓仍前不加撙節(jié),妄行耗費。著各該地方大吏督率有司曉諭小民,務令力田節(jié)用,多積米糧,俾俯仰有資,兇荒可備,以副朕愛養(yǎng)斯民至意?!?/p>

注解

無虞:沒有憂患,太平無事。耕九余三:耕種九年,能有三年的余糧。貴粟:以糧食為貴重之物。不匱:不竭,不缺乏。洵:實在,確實。狼戾:散亂堆積。流移:流亡;遷移。勸諭:勸勉曉喻。沾足:雨水充足。撙節(jié):節(jié)省;節(jié)約。俯仰: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苯柚葛B(yǎng)家活口。至意:心意;情意。

譯文

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告諭戶部說:“民生以食為天,一定要儲藏豐裕,而后遇到水旱便沒有憂患。自古以來,耕種九年會有三年的余糧,重視農(nóng)業(yè),以糧為貴,所以讓老百姓富裕,持續(xù)長久而不缺乏,實在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事務。如果連年莊稼豐熟,糧食充盈,百姓就不知道儲存,任其散亂堆積,所以去年山東、河南一旦遭遇歉收,便會有流亡的饑民上報。雖然商議免除租稅,救濟饑貧,特別注意安撫,然而受災的老百姓,生計依然困苦難以遂意。這一情況的出現(xiàn)是地方官平日不以老百姓的生計為重,沒有申明勸諭所致。最近根據(jù)各地的奏報,雨水充足,看來有豐收的年景。朕擔心糧食豐收之后,老百姓仍不加以節(jié)約,恣意耗費。命令各地的地方大員督促率領相關官員告諭百姓,務必努力耕種,節(jié)約用度,多多積蓄糧食,以有能力養(yǎng)家糊口和應對災荒,以體現(xiàn)朕愛恤百姓的心意。

評語

糧食儲備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民以食為天,如果百姓沒有口糧,生活難以為繼,就會造成社會動蕩。遇到荒年,即使官府全力救濟,也未必能保證受災百姓的基本需求。而普通百姓很少有長遠的規(guī)劃,遇到豐年不知積儲,遇到荒年就會束手無策??滴跏四辏ǎ保叮罚梗┻@年雖然雨水充足,豐收在望,但康熙卻絲毫不敢松懈,他命令各地官員告諭百姓,要努力耕種,勤儉節(jié)約,以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資助貧民,發(fā)展生產(chǎn)

康熙二十九年,圣祖諭戶部曰:“朕惟阜民之道,端在重農(nóng)。必東作功勤,然后西成有賴。畿輔地方,去歲荒歉,已經(jīng)蠲免錢糧,特發(fā)帑金,兼支倉粟賑濟。雖小民糊口有資,其籽粒牛具,恐多匱乏。今時屆首春,田功肇始,若弗經(jīng)營措給,將誤俶載之期。播種不齊,倉箱何望?直隸被災州縣衛(wèi)所,窮民有不能自備牛種等項者,該府督率有司勸諭捐輸,及時分行助給,務令田疇遍得耕耨,毋致稍有荒蕪。八旗官兵皆倚屯莊收獲,用以資生,若有被災貧乏,耕作無力者,該都統(tǒng)等通行各該佐領,酌量佽助牛種。所有莊田,勿致播種后時,以副朕敦本勸農(nóng),愛養(yǎng)兵民至意?!?/p>

注解

惟:想,思考。阜民:使民富足。東作:春耕生產(chǎn)。西成:秋天收獲。畿輔: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輔,三輔。首春:農(nóng)歷正月。載:語出詩經(jīng)·大雅·大田:“載南畝,播厥百谷?!敝搁_始從事某種工作。這里指開始耕種。倉箱:語出詩經(jīng)·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后以“倉箱”喻豐收。助:幫助。

譯文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告諭戶部說:“朕以為使百姓富足之道,最重要的是重視農(nóng)業(yè)。只有春天勤懇耕作,然后秋天才會有所收獲。京城附近的地方去年遭受荒災歉收,已經(jīng)蠲免錢糧,特地下發(fā)帑金,并且支取儲備糧食加以賑濟。雖然百姓得以戶口,但他們耕種所需的種子和耕牛等生產(chǎn)工具恐怕還多有匱乏?,F(xiàn)在正是正月,春天來臨,耕種之事剛剛開始,如果不張羅供給種子、耕牛等物,就會錯過耕種的日期。如果不能及時播種,怎么會有豐收呢?直隸地方受災的州縣衛(wèi)所中,貧民有不能自備耕牛、種子等物品者,該地長官應該督促相關官員勸種農(nóng)事并加以資助,及時將耕牛、種子等分發(fā)下去,務必讓田畝都可以耕種,不要有所荒蕪。八旗官兵都倚靠屯田的收獲資助生計,如果有受災導致貧乏無力耕作者,相關負責的都統(tǒng)通告該處佐領酌情資助耕牛、種子。所有莊田不要錯過播種時機,以體現(xiàn)朕重視農(nóng)業(yè)、愛養(yǎng)兵民的心意?!?/p>

評語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積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被視為立國的根本。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正是農(nóng)業(yè)耕種最重要的時期,然而因為食物短缺,青黃不接,春天也是最容易發(fā)生饑荒的時期。百姓自身難保,自然無法顧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時政府的及時賑濟就顯得十分重要。政府賑濟不僅是讓農(nóng)民有飯吃,更要讓他們有糧種。在這段圣諭中,康熙督促受災地方的政府官員及時向貧民借貸發(fā)放耕牛、種子等基本生產(chǎn)資料和生產(chǎn)工具,以保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正常進行。

早作準備,防范蝗災

康熙三十年,圣祖諭大學士等曰:“朕咨訪蝗蟲始生情狀。凡蝗蟲未經(jīng)生子,而天氣寒凍,則皆凍斃,來歲可復無患。若既經(jīng)生子,天氣始寒,則蟲已凍斃,而遺種在地,來歲勢必更生。今年寒凍稍遲,蝗蟲已有遺種,朕心預為來歲深慮,宜及早耕耨田畝,使蝗種為覆土所壓,則其勢不能復孽。設有萌蘗,即時驅捕,亦易為力??蓚髦I戶部移咨被蝗災各地方巡撫,責令有司曉示百姓,務于今冬明春及早盡力田畝,悉行耕耨,俾來歲更無蝗患。倘或田畝不能盡耕,來歲蝗蟲復起,亦須盡力驅捕,無致為災?!?/p>

注解

萌蘗:萌芽,萌生。

譯文

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告諭大學士等說:“朕咨詢訪問了蝗蟲的生長過程。大凡蝗蟲沒有生子,而天氣寒凍,則都會凍斃而亡,來年就不會有禍患。如果已經(jīng)生子天氣才開始寒冷,那么蝗蟲雖然已經(jīng)凍斃,然種卵遺留在地里,來年勢必重新再生。今年寒凍稍稍延遲,蝗蟲已有遺種在地,朕心中深深為來年憂慮,應當及早耕耨田畝,使蝗蟲種卵被土層覆壓,這樣蝗蟲就不會重新再生。如果蝗蟲有所萌生,隨即加以驅捕,也容易做到??梢詡髦I給戶部將建議下發(fā)給遭受蝗災的各地巡撫,責令有關部門告示百姓,務必于今冬明春及早盡力,將田畝全部耕耨,使來年再沒有蝗災。如果田畝不能盡耕,來年蝗蟲復起,也應當盡力驅捕,使其不致于成為災害?!?/p>

評語

中國古代曾遭受過無數(shù)次蝗災的侵襲?;认x過境時,遮天蔽日,片草不留,甚至會造成農(nóng)業(yè)絕收。中國歷代對防治蝗災有很多認識,總結出許多方法。滅蝗也受到歷代統(tǒng)治者的重視。漢平帝時遭受蝗災,曾經(jīng)下詔派使者到各地督促捕蝗,百姓將捕到的蝗蟲上交,還可以得到獎勵。據(jù)說,唐太宗曾因蝗災將蝗蟲生吞下肚,希望將災害轉移到自己身上,以免使百姓受災。其愛民之心雖然令人感佩,但其行為卻對治蝗毫無用處。相比唐太宗,康熙的做法就顯得十分理智。他專門咨詢專家商討治蝗方法,并下發(fā)各地宣傳執(zhí)行。此外,康熙還寫過一篇捕蝗說,來宣傳治蝗策略。他說蝗蟲成災會“飛則蔽天,散則遍野,所至食禾黍,苗盡復移。煢煢小民,何以堪此?”其后又專門提及掘種、火燒等滅蝗方法,他希望地方官員能夠全力以赴,不要以為蝗災不足掛齒,否則“雖小災亦大為民患”。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