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人物傳記 >康熙治國要略 > 第二章 孜孜求治,一生勤政
第二章 孜孜求治,一生勤政
作者:魯源生   |  字數(shù):10139  |  更新時間:2015-04-03 17:19:27  |  分類:

人物傳記

圣祖孜孜求治,日昃不遑。幾務(wù)之余,猶有日課,其宮中日課記曰:“嘗讀商頌之詠成湯也,曰:‘圣敬日躋’。周詩之詠文武也,曰:‘緝熙’,曰:‘執(zhí)兢’。其詠成王也,曰:‘夙夜基命宥密’。而史亦稱大禹惜寸陰,蓋古帝王未嘗不終日乾乾夕惕若也。朕于宮中,未明求衣,辨色而起。則命講官捧書而入,討論義理,是典學者為一時。出御宮門,則群工循序奏事,朕親加咨度,是聽政者為一時。已而閣臣升階,朕與詳求治理,咨諏軍國者久之。若夫?qū)m禁之務(wù),各有攸司,廷臣退,乃裁決焉。既事竟,罷朝。宮中圖籍盈幾案,朕性好讀書,丹黃評閱輒徑寸,辨別古今治亂得失。暇或賦詩,或作古文,或臨池灑翰,以寫其自得之趣。止此數(shù)事,已不覺其日之夕矣。及宮中燃燭,玉漏初下,則省一日所進章疏,必審其理道之安而后已。要非夜分,不就宴息也。如是者歲率以為常。夫禹湯、文武、成王之德,自揣烏能企及,而不敢懈逸之心,或者其庶幾焉。因為記自勖,以比于盤銘之義云?!?/p>

注解

日昃不遑:過了中午也不休息。昃即太陽偏西。幾務(wù):即機務(wù),指政務(wù)。圣敬日躋:語出詩經(jīng)·商頌:“湯降不遲,圣敬日躋。”意為有道德的人圣明恭敬,令人日益敬佩。文武:即周文王和周武王。周文王即姬昌,周族領(lǐng)袖,建國于岐山之下,西周王朝奠基者。周武王即姬發(fā),周文王之子。他繼承父親遺志,滅掉商朝,建立西周王朝。緝熙:語出詩經(jīng)·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备桧炛芪耐豕饷髡?。執(zhí)兢:語出詩經(jīng)·周頌·執(zhí)兢:“執(zhí)兢武王,無兢維烈?!笔钦f周武王勇猛剛強。成王:即周成王姬誦,周武王之子。他在周公輔佐下,鞏固了西周政權(quán),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迎來周王朝的繁盛。與其子周康王姬釗在位時期合稱“成康之治”。夙夜基命宥密:語出詩經(jīng)·周頌·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被褐\劃。命:政令。宥密:寬仁寧靜。是說周成王朝夕理政,寬仁寧靜。大禹惜寸陰:語出晉書·陶侃傳:“(陶侃)常語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笔钦f大禹珍惜時間。乾乾夕惕:又作“朝乾夕惕”,語出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乾:乾乾,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閣臣:即大學士。臨池灑翰:指運筆寫字。玉漏初下:形容晚上到來。玉漏:更漏的美稱。自勖:自勉。盤銘之義:語出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睖杭闯蓽坛拈_國君主。盤銘:刻在器皿上警醒自己的箴言。

譯文

圣祖康熙治國從不懈怠,太陽西斜也不休息。處理政務(wù)之余,每日還有自己的功課。他的日課中說:“曾經(jīng)讀詩經(jīng)·商頌歌頌成湯說:‘圣明恭敬,令人日益敬佩?!笱诺雀桧炛芪耐跽f:‘光明正大’。周頌歌頌周成王說:‘勇猛剛強’。又歌頌周成王說:‘朝夕理政,寬仁寧靜’?!笔窌弦舱f大禹珍惜光陰,看來古代帝王未嘗不是每日勤奮謹慎不敢疏忽懈怠的啊。朕在宮中,天不亮就要穿衣,天微明就起床。命令講官捧書而入,與其討論義理,此時朕是一名學者。從內(nèi)宮出來,群臣按順序奏事,朕親自加以裁奪,此時朕是一位聽政者。然后大學士拜見,朕和他們共同商議軍國大事。至于宮內(nèi)事務(wù),各有部分負責,大臣退下之后,再行裁決。這些事完成后才能退朝。宮中圖書眾多,朕喜歡讀書,加以評閱的史籍動輒數(shù)寸,以考辨古今治亂的得失。閑暇之時或者賦詩,或者作文,或者運筆寫字,以求自得之樂。等這些事完成,太陽已經(jīng)落山了。在夜晚來臨,宮中點亮蠟燭之時,就審閱一天所上奏的奏疏,一定要處理完成才行,不到午夜不能休息。每年每日都是這種工作節(jié)奏,已經(jīng)習以為常。像夏禹、商湯、文王、武王、成王他們的品德,自覺不能企及,然而自己努力勤政不敢懈怠的心思,或者已經(jīng)如同這些圣王一樣了。寫下這些話以自勉,就像盤銘一樣時刻警醒自己。”

評語

清朝皇帝是以勤政而聞名的。這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都是很少見的??滴醯臅r間都去哪兒了呢?從康熙自敘來看,他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先是攻讀早課,學習經(jīng)典,然后上朝處理政事。退朝后又讀書寫字,毫不懈怠。待天黑之后還要審閱奏章,直到深夜才能休息。即使閑暇之時,所作的也是賦詩作文、臨池灑翰等文墨消遣,絲毫不見笙歌宴飲之樂。而這樣的生活并不是一日兩日,而是長年累月地堅持。即便如此,康熙仍不敢懈怠,他以上古圣王為榜樣,見賢思齊,希望能夠?qū)崿F(xiàn)大治??滴踹€曾說過:“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謂恒勞而知逸。若安于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是觀之,圣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只有勤勞政事,才能實現(xiàn)政局安逸,如果帝王一味追求安逸,遇到緊急狀況也難以應(yīng)對,到時只會更加疲憊。這樣的認識,也值得我們借鑒。明朝皇帝大多慵懶不堪,有的皇帝甚至幾十年都不上朝。與此相比,清朝皇帝的勤政實在難能可貴。可以說,清代自康熙開始,能夠?qū)崿F(xiàn)持續(xù)康、雍、乾三代的盛世圖景,與皇帝勤政不無關(guān)系。

政歸簡易,民生自遂

康熙四年,廣東總督盧崇峻,奏請政歸簡易,以端治原疏。略曰:“臣竊以為國之大利,在于政治簡易;國之弊,在法令煩多。何也?夫法令一多,則內(nèi)外衙門,在大官惟成例是遵,每多查駁之煩。在有司惟功令是畏,有不遑救過之慮,豈能計及民生之休戚,而施撫字之仁耶?且因叢迫之際,以致左右作奸,則民生愈受其困矣。若政治一歸簡易,則大小臣工,各有暇豫之精神,衙門各役,莫施鬼蜮之伎倆。是害不除而自絕,利不興而自溥,不必求遂民生,而民生自遂。故古來止頌寬大之為美政,未聞以文法之煩為善治也。夫一法立,則一弊生,故法愈多,而弊愈滋。夫滋弊緣于法多,則救弊惟在減法,有不辨而自明者矣。向來立法之密,其意在于除弊安民。奚知弊反從此而滋,民又從此而擾乎!”

注解

盧崇峻:漢軍鑲黃旗人。曾任廣東總督、山陜總督。有司: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不遑:無暇,沒有閑暇。撫字:對百姓安撫體恤。暇豫:閑暇。鬼蜮:害人的鬼和怪物。溥:普及,普遍。遂:順心,如意。

譯文

康熙四年(1665),廣東總督盧崇峻進呈政歸簡易、以端治原的奏疏,大略為:“臣以為國家最大的利處在于政治簡易;國家最大的弊處在于法令煩多。為什么這么說呢?法令一多,那么內(nèi)外衙門職位高的官只有一心遵守慣例,每每增加查駁文案的麻煩。而相關(guān)官吏只畏懼法律命令,就無暇糾正過失的擔憂,怎么能顧及到百姓的喜樂和憂慮,而施行愛養(yǎng)百姓的仁政呢?況且因為叢迫之際,以致于左右作奸犯科,那么民生會陷入更加艱難痛苦的困境中。如果政治全部歸于簡易,那么大小官員各有閑暇的精氣神,衙門里的各位當差也都不能施行鬼蜮的伎倆。這樣禍害不用去除就會自行滅絕,利益不用振興而自行普及,不必追求民生如意,而民生自己就會如意。所以自古以來只歌頌寬大是美政,沒聽說將繁瑣的文法作為善政的。立一部法就會產(chǎn)生一個弊處,所以法越多弊處就越來越多。弊病的滋長起源于法律繁多,那么拯救弊病惟在減少法律,這是不用分辨就能自己顯明的道理。向來設(shè)立嚴密的法律,其用意在于除弊安民。怎知弊病反而從此滋長,百姓又因此受到騷擾啊!”

評語

盧崇峻的奏疏秉承無為而治的思路,以為法多則弊滋,弊滋則民擾。他建議康熙減省法律,以除弊安民。在今天看了來,盧崇峻的想法未免過于簡單,但也并非沒有可取之處。上級的指令過多,確實容易導(dǎo)致下級疲于應(yīng)付,無暇顧及民生?!爸未髧襞胄□r”,要掌握火候,調(diào)好佐料。政府的指令既不能過頭,又不能缺失。政府應(yīng)當遵守法律制度,減少行政干預(yù),相信群眾智慧。讓行政服務(wù)民生,而不是包辦民生。

尚德緩刑,教化為先

康熙九年,圣祖諭禮部曰:“朕惟至治之日,不以法令為亟,而以教化為先。其時人心醇良,風俗樸厚,刑措不用,比戶可封,長治久安,茂登上理。蓋法令禁于一時,而教化維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務(wù)末也。近見風俗日敝,人心不古,囂凌成習,僭濫多端,狙詐之術(shù)日工,獄訟之端靡已。或豪富凌轢孤寒,或劣紳武斷鄉(xiāng)曲,或惡衿出入衙署,或蠹棍詐害良民。萑苻之劫掠時聞,仇忿之殺傷疊見。陷罹法網(wǎng),刑所必加。誅之,則無知可憫;宥之,則憲典難寬。念茲刑辟之日繁,良由化導(dǎo)之未善。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緩刑,化民成俗,舉凡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xiāng)黨以息爭訟,重農(nóng)桑以足衣食,尚節(jié)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wù)本業(yè)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善良,誡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lián)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生命。以上諸條,著通行曉諭八旗,并直隸各省府州縣鄉(xiāng)村人等,切實遵行?!?/p>

注解

至治之日: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時世。亟:通“極”,邊界,準則。刑措不用:置刑法而不用。比戶可封: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囂凌:依仗權(quán)勢欺凌他人。僭濫:借豪勢橫行霸道。狙奸:狡詐奸猾。凌轢:欺凌。惡衿:卑鄙惡劣的讀書人。蠢棍:侵蝕損害他人的惡棍。萑苻:蘆葦叢生之處。因其中易隱藏盜賊,又引申為盜賊。孝弟:即“孝悌”。儒家道德規(guī)范之一。即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雍睦:和睦。八旗:是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清太祖努爾哈赤創(chuàng)立,初建時設(shè)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后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并增設(sh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tǒng)率滿、蒙、漢族軍隊?;侍珮O繼位后又創(chuàng)建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編制與滿八旗相同。

譯文

康熙九年(1670),康熙告諭禮部說:“朕以為安定昌盛的時世,不以法令為準則,而以教育感化為先。那時的人心醇樸善良,風俗質(zhì)樸誠厚,刑措不用,比戶可封,長治久安,茂登上理。因為法令能禁止一時,而教化則可以維持久長,如果只依靠法令,而不施行教化,是舍本逐末。最近見到風俗日益凋敝,人心沒有古人醇厚,仗勢欺人成為習俗,霸道之人四處橫行,狡詐奸猾的道術(shù)日益精巧,獄訟種類的沒有止境。或有豪強富人欺凌孤獨貧寒,或有卑劣鄉(xiāng)紳武斷鄉(xiāng)里,或有鄙惡文人出入官場,或有蠹蟲惡棍欺詐良民。時常聽到劫掠的盜賊,經(jīng)常見到忿恨的仇殺。他們陷入法網(wǎng),必須予以嚴懲。誅殺他們,則覺得他們無知可憐;寬恕他們,則法典難以寬容。感嘆這些刑罰日益繁重,實在是因為教化引導(dǎo)不夠完善。朕現(xiàn)在想效法古代帝王崇尚道德輕緩刑罰,教化民眾的習俗。條列如下:敦勉孝悌以尊重人倫,篤勸宗族以和睦鄉(xiāng)里,和諧鄉(xiāng)黨以平息訴訟,重視農(nóng)桑以富足衣食,崇尚節(jié)儉以愛惜財用,興隆學校以端正士人風氣,廢黜異端以宣揚正統(tǒng),宣講法律以警示愚頑,申明禮讓以豐厚風俗,操持本業(yè)以安定民心,教育子弟以禁止胡作非為,平息誣告以保全善良,懲處逃犯以避免株連,繳納錢糧以減省催收租稅,聯(lián)合保甲以消弭盜賊,解除仇怨以尊重生命。以上諸條,布告八旗子弟和直隸及各省府州縣鄉(xiāng)村,切實遵守執(zhí)行?!?/p>

評語

以上是著名的康熙“圣諭十六條”,是康熙教化民心、齊整風俗的基本綱領(lǐng)。順治帝入主中原立足未穩(wěn),就已開始注意建立良好的社會價值體系,他曾照抄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諭六條”作為教化民眾的準則。至康熙時,清政權(quán)逐漸穩(wěn)固,經(jīng)濟得以恢復(fù)發(fā)展,康熙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修訂,推出了“圣諭十六條”?!笆鶙l”的文字精當,內(nèi)容全面,影響也十分久遠。雍正二年(1724),又頒布了圣諭廣訓,多達萬言,并要求地方定期宣讀。為宣講圣諭,又出現(xiàn)了許多解說圣諭廣訓的白話文本。這一制度直至清末仍在執(zhí)行,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

國家致治,崇尚寬大

康熙九年,圣祖諭吏部等衙門曰:“國家致治,首在崇尚寬大,愛惜人才。俾事例簡明,易于遵守,處分允當,不致煩苛,乃符‘明作’、‘惇大’之治。向來各部院衙門,俱定處分條例,業(yè)已頒行。但其中款項太多,過于繁密,以致奉行者,或以膠執(zhí)為守法,或以苛索為詳明,或例所未載,援引比附,輕重失宜,徒據(jù)成規(guī),罔原情理。大小各官,稍有過誤,動觸文網(wǎng),雖具才能,弗克展布,深為可惜。著部院各衙門,將見行處分條例,重加訂正,斟酌情法,刪繁從簡,應(yīng)去應(yīng)留,逐一分別詳議具奏?!?/p>

注解

處分:措施,決策?!髯鳌ⅰ異蟆危赫Z出尚書·洛誥:“明作有功,惇大成裕?!笔钦f睿智處事就會成功,敦厚寬大成就寬裕之德。膠執(zhí):固執(zhí)??耍耗軌?。

譯文

康熙九年(1670),康熙告諭吏部等衙門說:“國家要實現(xiàn)大治,首要在于崇尚寬大,愛惜人才。使事例簡明,易于遵守,措施公允得當,不至于煩瑣嚴苛,才符合‘明作’、‘惇大’的要求。一直以來各部院衙門共同制定的政策條例已經(jīng)頒行,但這些條例條款太多,過于繁密,以至于奉行者有的將固執(zhí)當作守法,有的將嚴苛當作審慎明敏。若遇到條例沒有記載之事,就援引比附以致輕重不分,處置失當,墨守成規(guī),不顧情理。大大小小的官員,稍有過錯失誤,就會觸犯文網(wǎng),雖然具備才能卻不能施展,實在非常可惜。命令各部院衙門將現(xiàn)行條例措施重新加以訂正,斟酌情理法規(guī),刪繁就簡,應(yīng)該去除或是保留,逐一分別詳細討論后上奏?!?/p>

評語

尚德緩刑、寬大舒緩是康熙的治國思路。這條圣諭是康熙九年(1670)對吏部官員傳達的,直到康熙統(tǒng)治晚年,他仍堅持這一治國思路??滴跷迨辏ǎ保罚保保?,他告諭大學士說:“督撫大吏辦事,當于大者體察,不可刻意苛求。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治天下之道,以寬為本。”康熙五十三年(1714),他又告諭大學士等人說:“治國之道,莫要于寬舒?!笨滴蹙拍辏ǎ保叮罚埃┑氖ブI針對的是政府官員,要求去除限制人才發(fā)展的法律條例??滴跷迨辏ǎ保罚保保┑氖ブI針對的是地方百姓,強調(diào)督撫要寬仁待民??滴跷迨辏ǎ保罚保矗┑氖ブI則將寬舒之策提高到治國之道的高度。但是康熙的寬大,并非毫無原則,而是講求寬而有制,正如他在講筵緒論中所強調(diào)的一樣,“每思人君承天子民,時育萬物,自當以寬厚為根本,始可成敦裕之治。但不可過于縱弛,所貴乎寬而有制耳?!?/p>

丁憂守制,以防兵亂

康熙二十四年,四川提督何博疏請武官照文官例離任守制。圣祖諭大學士等曰:“孝者,治天下之本,理應(yīng)丁憂。且武官久任非宜,在昔唐朝藩鎮(zhèn),驕蹇跋扈,皆由久典兵權(quán)故耳。丁憂之例既定,自不致久任矣?!庇种I曰:“武臣久握兵權(quán),原非良法,前令提鎮(zhèn)陛見,亦此意耳。設(shè)要地巖疆,當需才之日,何妨臨時酌議。況丁憂有關(guān)孝道,何分文武?其令畫一,定議具奏。”

注解

何博:康熙時官員,先后歷任山東提督、四川提督、陜西提督。守制:古代官員的父母或祖父母死去,官員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為官,如無特殊原因,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之人為官。以二十七月為滿,謂之丁憂守制。如遇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之人為官,稱為“奪情”。藩鎮(zhèn):藩是保衛(wèi),鎮(zhèn)指軍鎮(zhèn)。封建朝廷設(shè)置軍鎮(zhèn),本為保衛(wèi)自身安全,但結(jié)果往往形成對抗中央的割據(jù)勢力。唐代安史之亂后,曾出現(xiàn)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藩鎮(zhèn)長官節(jié)度使,久握兵權(quán),造成藩鎮(zhèn)強大,互相爭戰(zhàn)的局面,使中央集權(quán)嚴重削弱。提鎮(zhèn):清代提督與總兵的合稱。提,指提督;鎮(zhèn),總兵的別稱。陛見:臣下進見皇帝。清代規(guī)定,外省大臣應(yīng)三年一次前往京師陛見。巖疆:邊遠險要之地。

譯文

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川提督何博上疏,請求武官按照文官之例進行丁憂守制??滴醺嬷I大學士等說:“孝道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武官照理應(yīng)當實行丁憂守制。并且武官不適宜在一個地方任職過久。昔日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節(jié)度使驕蹇跋扈,都是因為長久掌握兵權(quán)的緣故。丁憂守制的制度一旦確定,就不會造成武官久握兵權(quán)的局面?!庇指嬷I說:“武官久握兵權(quán),本來就不是好事,之前命名地方提督和總兵定時覲見,就是為了防備此事。如果出現(xiàn)邊關(guān)險要之處需要武官鎮(zhèn)守的情況,到時臨時商議也無妨。并且丁憂之制與孝道有關(guān),何必區(qū)分文武不同?應(yīng)該實行一樣的制度,你們討論完成后一并上奏?!?/p>

評語

作為帝王,如何處理與手握重兵的地方武官的關(guān)系,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問題。對于地方武官來說,越是戰(zhàn)功赫赫,越有功高震主之危。對于帝王來說,既要倚仗武官安邊拓土,又得時時提防他們圖謀不軌。作為一國之主,帝王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臥榻之上有他人安睡,于是每每屠殺功臣,造成君臣相殘、兔死狗烹的歷史悲劇。唐代設(shè)置節(jié)度使的初衷本是維護國家邊境安定,但也造成了節(jié)度使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唐代晚期陷入藩鎮(zhèn)割據(jù)的窘境,最終造成國家分崩離析??滴鯇Υ艘灿星逍训恼J識,他巧妙借孝道之名,強令武官丁憂守制,避免武官久典兵權(quán),而影響國家安定。

于民有益,才是根本

康熙三十九年,湖廣總督郭琇陛辭,奏曰:“皇上命臣選奏丈量地畝官員,有武昌道莊搢衡,永郴道董廷恩,長沙府知府王益增三人,才堪委任。但湖南民稀地廣,所以民或不能完課,遂致逃避者有之。清丈之后,則錢糧似較前差減矣?!笔プ嬖唬骸凹s減幾何?”郭琇奏曰:“大約減十分之二?!笔プ嬖唬骸肮诿裼幸?,所減雖倍于此,亦所不惜。若不清丈,以荒田著落他人,征收錢糧,有累窮黎,斷不可也。此事綦重,保奏丈量官員,爾具奏來,照所請行。”

注解

郭琇(16381715):字瑞甫,號華野,山東即墨人。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的官官,廉潔清正,勤勉干練,不計私利,彈劾權(quán)奸,被稱為“鐵面御史”。官至湖廣總督。著有華野疏稿。陛辭:臣下離開京城時,謁見皇帝,向皇帝辭行,稱陛辭。綦重:極其重要。

譯文

康熙三十九年(1700),湖廣總督郭琇向康熙辭行,上奏說:“皇上命臣挑選負責丈量土地田畝的官員,有武昌道莊搢衡,永郴道董廷恩,長沙府知府王益增三人,才能可以委任。但是湖南地廣民稀,所以有的百姓不能完成賦稅,導(dǎo)致有因此逃避賦稅者。田畝清丈之后,錢糧收益比丈量前減少了?!笨滴鯁枺骸按蠹s減少多少?”郭琇上奏說:“大約減少十分之二?!笨滴跽f:“如果果真于民有益,所減少的即使兩倍于此,也不可惜。如果不清丈田畝,以荒田強加于百姓,然后征收錢糧,導(dǎo)致窮苦百姓受累,斷斷不可。此事極其重要,你所保奏的負責丈量土地的官員,盡管全部上奏,都按照你的請示執(zhí)行?!?/p>

評語

湖南地廣人稀,如果強行按照田畝征稅,會加重人民負擔,以致出現(xiàn)拋荒現(xiàn)象??滴跻詾?,清丈土地后,要按照實際情況征收賦稅,即使賦稅有所減少,只要于民有益,也是值得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康熙的愛民之心。

安靜無為,體恤下情

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召大學士等諭曰:“觀近日南方風景,民間生殖,較之康熙三十八年南巡時,似覺豐裕。大約地方督撫安靜而不生事,即于民生有益。倘徒恃才干,不體下情,以此爭先出眾,民必受其殃矣。所以朕于扈從人等,恐其生事,時廑于懷,諸事惟務(wù)謹慎,不時嚴禁。倘朕欲將州縣官員日加驅(qū)使,未為不可,所以不忍為者,亦因體恤微員耳。今總督、巡撫能如此體恤者甚少?!?/p>

注解

扈從:隨從。時廑于懷:心中時常擔心。廑:同“勤”,擔心,憂慮。

譯文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召見大學士等告諭曰:“朕看到近日南方的民生風景,人民的生產(chǎn)置業(yè)比康熙三十八年南巡時感覺要豐裕一些。大約地方督撫安靜無為,不生事端,就對民生有益。如果只憑恃才干,不體下情,只顧自己政績,百姓必然受其禍害。所以朕對身邊隨從人員十分擔心,唯恐他們擾民生事,要求他們做事一定謹慎,不時嚴加約束。朕倘若將州縣的官員每日加以驅(qū)使,未嘗不可。之所以不忍這樣做,也是因為體恤下層官吏?,F(xiàn)在總督、巡撫能如朕一般體恤下情者很少?!?/p>

評語

康熙十分注意體察下情。在出外南巡時,特別叮囑地方督撫要清靜無為,不生事端,與民休息。他要求督撫不能不顧民生盲目追求政績,營造虛假繁榮??滴跤痔岬阶约簩﹄S行人員的態(tài)度,他嚴格要求身邊工作人員,防止他們借帝王威儀在地方滋生事端??滴跻宰约簽槔?,告誡地方要員不僅要時刻為民著想,也要為底層官員著想。

有錯必改,有令必行

康熙五十二年,圣祖諭大學士等曰:“朕自幼與舊時大臣同理國事,至十三歲親政。頒恩詔時,有奏誤赦一人者。大學士李霨奏云:‘業(yè)已誤矣,聽之便。’朕曰:‘宥人聽其誤猶可也,若殺人聽其誤可乎?’李霨喜極涕零。奏云:‘圣諭誠可昭垂萬世,臣甘待罪?!匐夼c輔政大臣等共理政時,紅批已發(fā)科鈔之事,常有取回換本改批發(fā)出者。馮溥為給事中,奏云:‘凡事在內(nèi)當即詳定,已批出者不可反汗?!舯芈 Ⅵ棸萁源蛀u,即欲罪馮溥。朕以紅批奏章,所關(guān)甚要,馮溥言是。因于本上批獎之,自此遂無取回之事。”

注解

李霨(16251684):字坦園。順治四年(1647)成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加戶部尚書、太子太傅、太子太師。著有心遠堂詩集等。宥:寬宥,饒恕。曩:以往,從前。紅批:皇帝在奏章上用朱筆所書的批示名“紅批”??柒n:文書處理制度。奏章由皇帝紅批之后,由六科值日給事中赴內(nèi)閣領(lǐng)出,分別傳抄有關(guān)衙門執(zhí)行,稱作科鈔。馮溥(16091691):字孔博,號易齋。清順治三年(1646)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著有佳山堂集,在清初文壇上據(jù)有重要地位。給事中:即六科所設(shè)掌印給事中,負責輔助皇帝處理奏章。反汗:號令如同汗水,汗出即不能收回。后以反汗代指反悔食言或收回成命。遏必隆(?1673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早年跟隨皇太極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順治十八年(1661年),與索尼、鰲拜、蘇克薩哈并受順治帝遺詔為輔政大臣??滴鯌椭析棸?,遏必隆受到株連獲罪,后復(fù)官。鰲拜(?1669):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以戰(zhàn)功封公爵??滴跫次唬苊鼮檩o政大臣。專橫擅權(quán),結(jié)黨營私??滴跤H政后,在武英殿智擒鰲拜,革職拘禁,不久病死。

譯文

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告諭大學士等說:“朕自幼與舊時輔政大臣一同處理國事,至十三歲親政。在頒布大赦詔書時,有人上奏說誤赦一人。大學士李霨上奏說:‘既然已經(jīng)誤赦,就聽其所便吧?!拚f:‘寬宥人時聽任其錯誤尚且可以,如果殺人時也聽任其誤,能可以嗎?’李霨喜極涕零,上奏說:‘您的圣諭真可以昭垂萬世,臣甘愿待罪受罰?!瘡那半夼c輔政大臣等人共理朝政時,已經(jīng)朱批完畢發(fā)放有關(guān)部門抄寫執(zhí)行之事,常常有被取回換本重新改批發(fā)出的。時任給事中馮溥上奏說:‘凡事在內(nèi)閣就應(yīng)當詳細討論確定,已經(jīng)批出的法令不可以反悔收回?!舯芈?、鰲拜都是粗魯之臣,想借此怪罪馮溥。朕以為紅批奏章決定的事務(wù)關(guān)系都十分重大,馮溥所言極是。于是在朱批上褒獎馮溥,從此之后再沒有將紅批取回修改之事發(fā)生?!?/p>

評語

常言道:“天子無戲言”,皇帝要說話算話,不能出爾反爾?;实鄣囊谎砸恍卸伎赡茏鳛榉钣来购笫?,因此言語行動要慎之又慎,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說話算話并不意味著犯錯后死要面子,不加改正。天子更應(yīng)該謙虛謹慎、有錯即改,才能使天下臣民信服。如果制定好的法令沒有過錯,則要堅決做到有令必行,不能反復(fù)無常。康熙統(tǒng)治早年,受到鰲拜等輔政大臣的牽制,自己的政令常不能加以執(zhí)行。馮溥的奏言必然得罪鰲拜等人,因此他們想借此怪罪馮溥,康熙則堅決予以維護??滴醮伺e,一方面是堅持了有令必行的原則,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此事打壓輔政大臣,奪取統(tǒng)治權(quán)力。

因地制宜,隨人之性

康熙五十二年,諭曰:“各方水土不同,種桑止宜江浙,北方氣寒,不能養(yǎng)蠶。人之不習水土亦然,南方人不能居口外,猶口外人不能居南方。然以理論,則皆同,此謂性相近也?!?/p>

五十三年,圣祖問學士關(guān)葆曰:“爾曾居蒙古一年,用漢人之道,可治蒙古否?”關(guān)葆奏曰:“不可?!笔プ嬖唬骸胺魅酥?,使之更改,斷乎不可。譬如陜西、江南百姓,令其易地而居,則不但彼處田土,此不能耕,此處器械彼不能用,即水土亦多不服。惟天賦忠孝之性,無有異同,雖窮荒僻壤,亦有至忠至孝之人,不可以地論也?!?/p>

注解

口外:即張家口以北的地區(qū)。口指張家口。習相遠:語出論語·陽貨:“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毙裕喝讼忍炀哂械募冋姹拘?。性相近即人的本性相互接近。習:后天養(yǎng)成的習性。習相遠即后天養(yǎng)成的習性差異很大。

譯文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上諭說:“各個地方水土不同,桑樹種植只適宜江浙,北方天氣寒冷,不能養(yǎng)蠶。人民也同樣不習水土,南方人不能在張家口外居住,就像張家口外的人民不能居住在南方一樣。二者理論相同,這就是所謂性相近?!?/p>

康熙五十三年(1714),康熙問學士關(guān)葆說:“你曾在蒙古一年,用治理漢人的方法,能夠治理蒙古嗎?”關(guān)葆上奏說:“不能。”康熙說:“擾亂人的天性,使其更改,斷乎不可。譬如將陜西、江南的百姓易地互換,則那處的田土這處的人不能耕種,這處的器械那處的人也不能使用,即使是百姓本身也多有水土不服的。但上天賦予的忠孝之性,并沒有不同,即使是窮荒僻壤之所,也有至忠至孝之人,不可以因地域妄加否定。”

評語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童蒙讀物三字經(jīng)開篇的文字,語出論語·陽貨。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奧,但將其化為治國治民的方法,卻并不是每個統(tǒng)治者都能想到的。作為地方官員,為任一方應(yīng)當造福于民。但一些官員到異地做官,卻未必能夠成功。他們不反思自己為政是否有過失,反而往往將原因歸結(jié)到“窮山惡水出刁民”。其實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能適應(yīng)當?shù)氐纳鐣鷳B(tài)、文化氛圍,不能因地制宜,所以難以有所作為??滴跸嘈湃诵员旧疲詾椤疤熨x忠孝之性,無有異同,雖窮荒僻壤,亦有至忠至孝之人,不可以地論也”。時至今日,在一些人的觀念中,地域歧視仍然非常嚴重,康熙的話值得我們進一步反思。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