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愛國教育 >憂國憂民的古代圣賢 > 第十章 新思想的傳承者——思想家李贄
第十章 新思想的傳承者——思想家李贄
作者:劉加臨   |  字數(shù):9641  |  更新時間:2015-04-01 10:44:04  |  分類:

愛國教育

簡介

李贄(1527—1602),中國明代后期思想家。號卓吾,又號宏甫,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原姓林,名載贄,漢族,先世祖受所娶胡婦影響?zhàn)б肋^回教。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舉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為避穆宗載垕(同“厚”)諱,取名贄。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輩家境漸衰。他曾接觸過王守仁學(xué)說,并研究佛學(xué)。歸隱后,主要從事研究、講學(xué)和著述。

1588年和1590年先后有初潭集和焚書問世,書中尖銳地揭露了道學(xué)家的虛偽和自私,受到耿定向等人的攻擊和迫害。1599年藏書問世,受到進一步迫害。1602年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下獄。李贄76歲在獄中受到嚴重迫害,不堪忍受,于是請一位剃頭師傅為他剃頭,其間乘人不備奪過剃刀自殺身亡。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毀,但仍繼續(xù)流傳于世。

生平

李贄生活的時代

李贄生活在明代的嘉靖、隆慶、萬歷年間。這時,興盛的明王朝已經(jīng)走向了下坡路,中國的封建社會也進入了后期階段,正是一個社會矛盾錯綜復(fù)雜、階級斗爭日益尖銳的多事之秋。

土地日益集中在少數(shù)皇族和大地主手中。弘治(明孝宗年號)年間,皇莊、官莊已有三百多處,占地四萬五千余頃。嘉靖(明世宗年號)、隆慶(明穆宗年號)間這種趨勢繼續(xù)增長,萬歷(明神宗年號)時期,更有了惡性發(fā)展。明史·食貨志記載,明神宗時,“福王分封,插河南、山東、湖廣田為王莊,至四萬頃,群臣力爭,乃減其半”。官僚地主占有土地的情況也相當(dāng)驚人。大官僚徐階一家就占有土地二十四萬畝,至于擁有上萬畝土地的地主則到處都有,而多數(shù)農(nóng)民卻無立錐之地。顧炎武日知錄說:“吳中之民,有田者十一,為人佃作者十九?!蓖恋氐母叨燃?,形成了廣大農(nóng)民與大地主之間的尖銳矛盾。

李贄

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封建社會的母胎中,已經(jīng)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江南地區(qū),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以剝削雇傭勞動為特點的手工工場。僅蘇州一地,在這種手工工場中勞動的工人就有數(shù)千之多。新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出現(xiàn),要求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縛,并且很快就顯示了自己的力量。公元1601年蘇州發(fā)生的罷工抗稅斗爭就是其中的一例。

明王朝的統(tǒng)治,以高度的中央集權(quán)為特點,法令嚴酷,特務(wù)橫行。高踞在龐大官僚機器之上的朝廷,政治昏庸,生活腐化。他們大興土木,到處搜羅珍奇玩好,弄得府庫空虛,帑藏匱竭。于是他們挖空心思,箕斂財賄,巧立名目,增加賦稅,以致人民負擔(dān)空前沉重。再加上連年外患,倭寇騷擾,給社會生產(chǎn)帶來很大破壞,造成怨聲載道、流民遍野的嚴重情況。

社會矛盾的加劇,使統(tǒng)治者不得不強化思想統(tǒng)治。早在宋代,就出現(xiàn)了以程顥、程頤和朱熹為代表的道學(xué)。道學(xué)家把封建倫理說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滅人欲”,要人民俯首帖耳當(dāng)奴隸。到了明代,由于統(tǒng)治者的提倡,道學(xué)流毒更廣。不少并無真才實學(xué)的人,只知空講義理,獵取名利,對于國家大事束手無策;有的人甚至口稱仁義,行同狗彘,造成層出不窮的政治丑聞。嘉靖年間,奸相嚴嵩掌權(quán),朝臣三十余人自愿充當(dāng)義子。這種日益頹下的士風(fēng),也是封建王朝趨向沒落的一個重要標志。

李贄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他去世時,距明朝滅亡只有四十二年,距明末全國農(nóng)民大起義只有二十多年。他行經(jīng)南北十余省,對社會情況有不少了解。作為一個不受儒家傳統(tǒng)思想束縛、而又富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不可能不提出自己的主張。

李贄的生平和著作

李贄,號溫陵居士,又號宏甫、龍湖叟,福建省泉州晉江人。泉州早在宋代就設(shè)立了市舶司,一直是對外貿(mào)易的重要港口。他的祖宗幾代都從事航?;顒樱赣H可能是一個教書先生,家境并不富裕。李贄生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六年(1527),死于明神宗(朱翊鈞)萬歷三十年(1602),活了七十六歲。他的一生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青年時期:從嘉靖六年至三十四年(1527—1555)。

李贄出生不久,母親便去世了。因此,他從童年便學(xué)會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七歲隨父親讀書,善于獨立思考,能夠提出不同的見解。十二歲時,寫了老農(nóng)老圃論,對論語·子路篇的樊遲請學(xué)稼章做出了新的解釋,受到人們稱贊。

李贄從二十歲起,就離開家鄉(xiāng)出外謀生。艱苦的生活磨煉,養(yǎng)成了他倔強的性格。他說:“余自幼倔強難化,不信學(xué),不信道,不信仙,故見道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xué)先生則尤惡?!?/p>

李贄蠟像

李贄本是討厭科舉的,所以對朱熹的四書集注也讀不下去。但是,環(huán)境偏要逼他去干不愿干的事情,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苦惱。他一方面不得不像一般應(yīng)考舉子那樣,背誦一些時行的八股文,以便應(yīng)付考官,并在二十六歲考中了舉人;另一方面,又深感這種做法的無聊,曾諷嘲地說:“此直戲耳!……但作繕寫謄錄生,即高中矣!”因此,他不愿再到京城參加會試,認為只要有個糊口的手段,能有機會研究學(xué)問,也就夠了。

宦游時期:嘉靖三十五年至萬歷八年(1556—1580)。

李贄第一次做官是到河南輝縣當(dāng)教諭。在輝縣過了五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升為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到職后數(shù)月,便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制。李贄此次回家,正逢倭寇肆虐,他在路上,晝伏夜行,回家后,又登城守衛(wèi)。由于戰(zhàn)爭關(guān)系,糧食短缺,全家經(jīng)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喪服期滿,他便攜帶家眷到了北京。

嘉靖四十三年(1564),李贄就任北京國子監(jiān)博士。但不久,他的祖父又死了,他便將妻子黃氏和三個女兒安排到輝縣居住,自己回鄉(xiāng)奔喪。不料,這年河南鬧災(zāi)荒,二女、三女相繼餓死。李贄在家住了三年,回到輝縣后,與妻子對坐燈下,共訴往事,不覺凄然淚下。

嘉靖四十五年至隆慶四年(1566—1570),李贄在北京補禮部司務(wù),并開始接觸和研究王陽明的學(xué)說。

隆慶四年至萬歷五年(1570—1577),李贄改任南京刑部員外郎。在這里,他曾拜泰州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王艮的兒子王襞為師,開始接受了泰州學(xué)派的影響。

萬歷五年(1577),李贄出任云南姚安知府。由于在長期的宦游生活中,親身感受到社會矛盾的尖銳,所以他針對“上官嚴刻,吏民多不安”的情況,主張寬以馭下,向上司提出了對于“邊方雜夷”,要寬法緩征的建議,不但未被采納,反而因此觸犯了上級。

李贄為官二十余年,經(jīng)常觸犯權(quán)勢者,而同那些一味堅持儒家教條的人,又格格不入。他說:“大概讀書食祿之家,意見皆同,以余所見質(zhì)之,不以為狂,則以為可殺也?!彼运麉捑牍賵錾睢@钯椩谝Π仓蝺?nèi),政績不錯,巡按云南的御史劉維要把他的政績上報朝廷,以便加恩晉級。但他堅決反對,認為那樣做是“貪官”、“貪榮”、“釣名”,便于任滿前兩個月提出辭職。由于他為官清廉,臨走時,“囊中僅圖書數(shù)卷,士民遮道相送,車馬不能前進”。

萬歷八年(1580),李贄離開云南,結(jié)束了二十多年的宦游生涯。

隱居著述時期:萬歷九年至三十年(1581—1602)。

李贄于萬歷九年(1581)來到黃安,住在好友耿定理那里,專心讀書著述。但不久,耿定理去世,他與耿定理的哥哥耿定向意見沖突,無法共處。便于萬歷十三年(1585)將家眷送回原籍,自己搬到離麻城三十里的龍湖芝佛院居住,開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生活。

龍湖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與外界來往很少,環(huán)境是幽靜的。但是,李贄的心情卻無法平靜,他把多年積壓在胸中的憤懣,都在自己的一部部著作中傾泄出來。他厭惡那些道學(xué)氣味很濃的俗儒,說同這些人“但一交手,即令其遠坐,嫌其臭味”。對于欺世盜名的假道學(xué),更是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萬歷十八年(1590),他的焚書出版了,其中收錄了揭露道學(xué)家耿定向的七封信。李贄以犀利的筆鋒戳痛了偽君子的傷疤,引起了他們的瘋狂反撲。于是,本來寧靜的龍湖不寧靜了,碧綠的深潭中掀起了波濤。耿定向鼓動他的徒弟寫了焚書辨,且編造謠言,誣蔑李贄“引誘良家女子”,“左道惑眾”,在李贄游武昌黃鶴樓時,耿定向雇用流氓將其趕走。他們還借助于擔(dān)任巡道御史的史某的權(quán)勢,揚言要將李贄驅(qū)逐出境,遞解回籍。面對這些迫害,李贄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說:“我若告饒,便不成李卓老矣!……故我可殺不可去,我頭可斷而我身不可辱?!庇终f:“自量心上無邪,身上無非,形上無垢,影上無塵,古稱‘不愧’、‘不怍’,我實當(dāng)之。是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日與世交戰(zhàn)而不敗者,正兵在我故也。正兵法度森嚴,無隙可乘,誰敢邀堂堂而擊正正,以取滅亡之禍歟?!?/p>

萬歷二十四年(1596),李贄去山西等地講學(xué)。兩年后,再次來到南京。萬歷二十七年(1599),在南京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藏書。

李贄故居

當(dāng)萬歷二十八年(1600)李贄回到龍湖的時候,麻城的反動勢力正在勾結(jié)地方官吏策劃一次對他的更大迫害。由于李贄曾在萬歷十六年(1588)落發(fā)出家,所以迫害者便打出“逐游僧,毀淫寺”、“維持風(fēng)化”的旗號,拆毀了芝佛院,燒掉了李贄準備安放自己遺體的塔,來勢異常兇猛。李贄由于事先被人接走,才免于難。于是,這位七十四歲的老人,不得不再次經(jīng)受顛簸之苦,忍痛離開居住了十幾年的龍湖,前往河北通州去依附好友馬經(jīng)綸了。

李贄在通州住了一年多,身體一直虛弱多病。為此,他曾經(jīng)寫下了遺囑。但是,反動勢力并沒因其已到了風(fēng)燭殘年而停止對他的迫害。京城的一個官僚張問達居然上疏劾奏李贄,說他刊刻焚書、藏書,惑亂人心,隨意褒貶古人;在麻城勾引士人妻女,挾妓女白晝同浴,敗壞世風(fēng)。若不趕快處置,李贄勢必要把北京變成第二個麻城。這些人的用心是極其惡毒的,而其手段又是十分卑鄙的。為了置李贄于死地,不僅無中生有,構(gòu)詞誣陷,還硬說七十老翁挾妓縱淫,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明神宗朱翊鈞看到奏疏,立即下令逮捕李贄,焚毀他的著作。這時,李贄已經(jīng)病臥不起,他躺在門板上被抬進監(jiān)獄,一路昏迷,粒米不進。到監(jiān)獄后,又躺在臺階上接受審問,但態(tài)度仍然十分倔強,使審問官束手無策。李贄在獄中,決心以死做最后的反抗,曾作詩道:

四大分離象馬奔,求生求死向何門?

楊花飛入囚人眼,始覺冥司亦有春。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我今不死待何時?愿早一命歸黃泉。

萬歷三十年(1602)三月十五日,李贄用剃刀自刎,第二天氣絕自死,時年七十六歲。這位戰(zhàn)斗了一生的反道學(xué)戰(zhàn)士,最后又用鮮血寫下了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控訴狀:

李贄一生著述很多,最重要的是岱焚書、續(xù)焚書、藏書、續(xù)藏書。

焚書六卷,是李贄的詩文集,收錄了他的書信、雜著、史論、詩歌等,最早刊刻于萬歷十八年(1590)。作者在自序中說:“所言頗切近世學(xué)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我矣,故欲焚之?!边@就是命名焚書的由來。續(xù)焚書五卷,是李贄死后由他的學(xué)生編成的,最早出版于萬歷四十六年(1618),內(nèi)容大致與焚書相同。

藏書六十卷,續(xù)藏書二十七卷,都是李贄后期評述歷史人物的著作。藏書主要取材于歷代正史,載錄了自先秦至元末的歷史人物約八百名;續(xù)藏書取材于明代的人物傳記和文集,載錄了神宗以前的明代人物約四百名。李贄按照自己的觀點把這些歷史人物加以分類,對一些人物事件和言論寫了專論或評語,富于批判精神,表達了他進步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李贄自知此書“與世不相入”,說:“吾姑書之而姑藏之,以俟夫千百世之下有知我者。”(藏書·梅國楨序)這是取名藏書的苦心。藏書最早刻于萬歷二十七年(1599),續(xù)藏書最早刻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

以上四種書是研究李贄思想的主要資料。解放后,經(jīng)中華書局校訂、標點,重新出版。解放后重版的李贄著作還有史綱評要三十三卷,批評忠義水滸傳一百卷。另外,李贄的著作還有初潭集、李氏叢書、李氏六書、易因等多種,因流傳的版本很少,不易見到。

李贄對封建禮教的批判

李贄對于封建禮教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他說:“此間無見識人,多以異端目我,故我遂為異端,以成彼豎子之名。”他的異端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反權(quán)威、反傳統(tǒng)、反專制。

李贄墓

李贄認為歷史是發(fā)展的,人的德性也是“今日新也,明日新也,后日又新也”。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因此,他反對機械地學(xué)習(xí)古人,認為那是“效顰學(xué)步”,更反對把封建圣人孔子的話當(dāng)作萬古不變的絕對真理,把孔的是非當(dāng)作今人的是非。他說:“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祖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彼嬲]藏書的讀者:“覽則一任諸君覽觀,但無以孔夫子之定本行罰賞也?!睂δ欠N“亦步亦趨,舍孔子無足法者”的道學(xué)家,他是十分鄙視的。在答耿中丞書中說:“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李贄還說,尊孔的人實際上并不知道孔子有什么可尊敬的,不過如“矮子觀場,隨人說研,和聲而已”,猶如“前犬吠形,亦隨而吠之,若問以吠聲之故?正好啞然自笑也已”??鬃邮欠饨ㄉ鐣乃枷霗?quán)威,李贄不僅否定他的權(quán)威地位,而且把尊崇這個權(quán)威的人都比作無知的矮子,甚至比作吠形吠聲的狗,這在當(dāng)時,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李贄不僅敢于褻瀆圣賢,而且還毫不留情地貶低六經(jīng)。他認為,這些書“大半非圣人之言”,“縱出自圣人,要亦有為而發(fā),不過因病發(fā)藥,隨時處方”,“豈可遽以為萬世之至論乎”?

六經(jīng)一向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神圣的經(jīng)典,李贄這樣無情地攻擊它,正是在搖撼著封建統(tǒng)治的理論基礎(chǔ)。

李贄還通過對許多具體問題的論述,表現(xiàn)了勇敢的反傳統(tǒng)精神,猛烈地沖擊了封建的倫理道德。比如,他寫的藏書,就是拋棄了傳統(tǒng)看法,而以自己的是非標準評價人物的。他說:“天幸生我大膽,凡昔人之所忻艷以為賢者,余多以為假,多以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棄者,唾且罵者,余皆以為可托國、托家而托身也?!?/p>

君臣關(guān)系是封建倫理的核心問題。李贄反對以忠君作為評價人物的道德標準,也不同意君主臣仆的傳統(tǒng)觀點。他認為君臣關(guān)系應(yīng)該像朋友一樣:“君臣以義交也,士為知己死?!比绻骰栌?,那么臣子就要強諫:“臣之強,強于主之庸耳。茍不強,則不免為舐痔之臣所讒,而為弱人所食啖矣。”又認為人之貴賤取決于德行,而不在于政治地位的高低:“蓋天唯德為至貴,德在我矣,時位惡能限之?……使庶入而有君德,亦自然為利見之大入,使上焉者而無德,則雖位居九五,其誰利見之哉?”李贄這些重民輕君、君民平等的見解,是對于封建的君臣倫理關(guān)系的否定,也是對于明代的那些獨斷專行而又昏庸腐化的君主的有力鞭撻。

在婦女問題上,李贄批判了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的觀念,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表現(xiàn)了十分卓越的見解。他說:“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他認為男女在智慧上是沒有區(qū)別的,有些婦女知識不夠,主要是因為封建禮教的束縛,使她們不能外出學(xué)習(xí)的緣故。李贄贊成男女自由婚嫁,在批評紅拂記第十出俠女私奔的批語中說:“這是千古以來第一個嫁法!即此一事,便是圖王定伯手段,豈可以淫奔目之?!彼€主張寡婦可以再嫁,對于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戀愛評論說:“相如,卓氏之梁鴻也。使當(dāng)其時,卓氏如孟光,必請于王孫,吾知王孫必不聽也。嗟呼!斗筲小人,何足計事!徒失佳偶,空負良緣,不如早自抉擇,忍小恥而就大計?!瓪w鳳求凰,安可誣也!”在四百年前的中國,當(dāng)“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理學(xué)還統(tǒng)治著人們頭腦的時候,李贄這些大膽的議論,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李贄的書

為了反對強加給人們的封建禮教,李贄還提出了“童心說”。他說:“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薄胺蛲恼撸^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比藶槭裁磿ネ哪??就是因為“道理聞見日以益多”,而“道理聞見皆自多讀書識義理而來也”。換句話說,就是封建的倫理道德蒙蔽了人的童心。因此,他要求擺脫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束縛,要人拿出真心去客觀地認識社會問題。李贄的“童心說”和王陽明的“良知說”,都強調(diào)人人生知,在哲學(xué)上表現(xiàn)為唯心主義,但二者的著眼點和社會效果卻大不相同。“良知說”把封建倫理說成是人之本性,要人們服從封建道德的束縛,而“童心說”則認為恰恰是封建的倫理道德玷污了人的純潔的本性,具有一定的反封建傳統(tǒng)的進步意義。

李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正是按照“童心說”的基本思想去實行的。他“平生不愛屬人管”,強調(diào)個人自由,力求擺脫封建桎梏的束縛。因此,李贄不管到哪里做官,都與上司相抵觸。從云南辭官后,他不回原籍,而要寄居外地,因為“棄官回家,即屬本府本縣公祖父母管矣。來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擺酒席;出軸金,賀壽旦。一毫不謹,失其歡心,則禍患立至。其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我是以寧飄流四外,不歸家也?!彼苑Q“流寓客子”,“兼書四字,而后作客之意與不屬管束之情暢然明白”。據(jù)他自己說,他在龍湖落發(fā)出家,也是為此:“蓋落發(fā)則雖麻城本地之人亦自不受父母管束,況別省之人哉!”李贄的隱居和出家,是有著消極、避世色彩的,但又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反抗封建專制的一種手段。他是出身于小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階級的限制使他不可能投身到人民斗爭的洪流中去,因而只能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于社會的反抗。李贄聲稱:他的出家,一不是厭世,逃向虛無;二不是懷才不遇,待價而沽;而是像陶淵明一樣,不肯向權(quán)貴折腰,不肯與世俗妥協(xié)的表現(xiàn)。所以他雖出家,仍然“不持齋素而事宰殺,不處山林而游朝市,不潛心內(nèi)典而著述外書”。在黑暗的封建統(tǒng)治下,依靠這種個人的反抗,當(dāng)然不可能爭得自由,但李贄反對封建束縛,要求個人自由的思想,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興市民階層的愿望,體現(xiàn)了歷史發(fā)展的要求。他那種不畏強權(quán),反抗舊傳統(tǒng)、舊勢力的精神,也給后人以極大的鼓舞。

李贄的反道學(xué)思想

李贄與封建道學(xué)家斗爭的一生中,對道學(xué)家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值得我們認真回味的。李贄首先批判了反動的“道統(tǒng)論”?!暗澜y(tǒng)論”是道學(xué)家抬高自己、嚇唬別人的一張老虎皮。他們說,“道統(tǒng)”由堯舜傳到孔子,再傳到孟子,以后就中斷了。而程朱學(xué)派則是直接繼承了孟子的“道統(tǒng)”。道學(xué)家用這種唯心主義的手法,把自己說成是堯舜孔圣的正脈,封建制度的合法辯護人。對此,李贄批評說:“道之在人,猶水之在地也;人之求道,猶之掘地而求水也。然則水無不在地,人無不載遭也審矣?!酥^軻之死不得其傳者,真大謬也?!彼J為,既然“人無不載道”,那么,道學(xué)家所說的,孟軻以后,道統(tǒng)中斷,直到宋朝,才有“濂洛關(guān)閩接孟氏之傳”的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道不能離開人的生活而存在,“人無不載道”的提法,帶有樸素唯物主義的因素,它戳穿了神秘的“道統(tǒng)論”謊言,剝掉了道學(xué)家戴在自己頭上的光環(huán)。

李贄同時還批判了道學(xué)家的“理能生氣”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他認為,世界的本原根本不是道學(xué)家所說的在天地之先的“太極”,或凌駕于氣之上的“理”。最初只是天地,只是陰陽二氣的對立。因此,李贄對于世界本原的解釋是唯物的,他以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為武器,否定了“理”和“太極”,動搖了道學(xué)的哲學(xué)基礎(chǔ),在思想史上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李贄更進一步對道學(xué)家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的反動口號給予了嚴厲批駁。他指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世間種種皆衣與飯類耳,故舉衣與飯,而世間種種自然在其中,非衣食之外,更有所謂種種絕與百姓不同者耳?!庇终f:“夫圣人亦人耳,既不能高飛遠舉,棄人間世,則自不能不衣不食,絕粒衣食而自逃荒野也。故雖圣人不能無勢利之心?!边@就是說:第一,物質(zhì)的需要是人的本能,是任何人包括圣人和主張“滅人欲”的道學(xué)家在內(nèi)的人都不能逃避的;第二,離開了人們的物質(zhì)需要,離開了穿衣吃飯,沒有別的抽象的理。李贄用這種樸實的道理,揭穿了“存天理,滅人欲”這一口號的虛偽性。

與道學(xué)家相反,李贄既不諱言人的物質(zhì)欲望,也不諱言人的私心,反而認為私心是人生而有之的:“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

把自私說成是人的天性,這正是市民意識的反映。用利己主義的冰水去掩沒空泛的道德說教,用赤裸裸的物質(zhì)利益去代替為倫理關(guān)系掩蓋著的封建特權(quán),這在歷史上曾是一種進步的思想。因此,李贄不僅承認自私是人的天性,而且還進一步要求社會順應(yīng)這種天性,使之獲得充分發(fā)展的余地。在李贄看來,順其私心,能坐致太平;違其私心,則天下大亂。這樣,李贄的治世之道與道學(xué)家完全相對立。這表現(xiàn)了他是站在市民立場上,提出擺脫封建束縛和發(fā)展自由競爭的愿望。

李贄還強調(diào)發(fā)展生產(chǎn),崇尚功利,而反對道學(xué)的空談義理無所事事。他說:“夫欲正義,是利之也。若不謀利,不正可矣。吾遭茍明,則吾之功畢矣,若不計功,又何時而可明也?”他主張開發(fā)“山海之藏”,“因天地之利,而生之有道”。對于戰(zhàn)國時期變法圖強的人物如李俚、吳起,李贄都倍加贊揚。相反,他對于在政治上毫無建樹的道學(xué)家則十分反感。他批評朱熹說:“吾意先生必有奇謀秘策能使宋室再造,免于屈辱?!钡牵]有見到朱熹拿出“嘉謀嘉猷入告”。他嘲笑道學(xué)家們“平居無事,只解打恭作揖,終日匡坐,同于泥塑,以為雜念不起,便是真實大圣大賢人矣”。但當(dāng)國家一旦有事,他們便“面面相覷,絕無人色,甚至互相推諉,以為能明哲。蓋因國家專用此等輩,故臨時無人可用?!泵鞔腥~以后,社會動蕩不安,外患頻仍,尤其是倭寇入侵,給人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造成極大損失。但是統(tǒng)治者束手無策,坐令東南糜爛數(shù)十年。李贄親身經(jīng)歷戰(zhàn)亂之苦,心情十分沉重,認為這種局面的形成,與道學(xué)的冥悟空談有密切關(guān)系。他寫詩說:“當(dāng)時王、謝成何事?只好清談對酒壚。”對于那些清談?wù)`國的道學(xué)家,他怎能不嫉之如仇呢?

正因如此,李贄懷著極大的義憤,揭露了道學(xué)家欺世盜名的丑惡嘴臉。他指出,道學(xué)家都是一些無才無學(xué)的人,他們講道學(xué),不過是為了混個一官半職:“此所以必講道學(xué),以為取富貴之資也?!睙o學(xué)硬要裝作有學(xué),內(nèi)心卑鄙,嘴上說的仁義道德、正心誠意,說得好聽,所以道學(xué)家在李贄的眼中,都是些不要臉皮的偽君子:“講道學(xué)者,但要我說得好聽耳,不管我行得行不得也。既行不得,謂之巧言亦可,然其如‘鮮矣仁’何哉!”“陽為道學(xué),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同狗彘”,就是李贄對這些人的生動概括。道學(xué)家們假裝正經(jīng),擺出一副挽救世風(fēng)的面孔,實際上,他們才真正是道德敗壞、世風(fēng)日下的禍首。所以李贄說:“敗俗傷世者,應(yīng)甚于講周、程、張、朱者也?!薄敖裰v周、程、張、朱者可誅也。”

在李贄一生中,經(jīng)歷最尖銳的反道學(xué)斗爭,是他與道學(xué)家耿定向的論戰(zhàn)。耿定向(1524—1596),字楚侗,做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和刑部侍郎,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假道學(xué)。李贄說他:“名心太重也,回護太多也,實多惡也,而專談志仁無惡;實偏私所好也,而專談泛愛博愛;實執(zhí)定己見也,而專談不可自是?!彼七@等口是心非,“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展是事,口便說是事。作生意者但說生意,力田作者但說力田。鑿鑿有味,真有德之言?!惫⒍ㄏ虻呐笥押涡碾[被統(tǒng)治者迫害致死,武昌數(shù)萬人為之喊冤。耿定向本是有力量營救他的,但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避免嫌疑,不肯出面說公道話,卻又把自己比作“不避惡名以救同類之急”的東廓先生(鄒守益)。所以李贄揭露他說:“東廓先生不避惡名以救同類之急,公其能此乎?我知公詳矣,公其再勿說謊也?!惫⒍ㄏ蛴执笾v什么“不容已”,意思是說,凡合乎正義的事情就要不避困難地去做。李贄挖苦說:“分明貪高位厚祿之足以尊顯者,三品二品之足以褒寵父祖二親也,此公之真‘不容已’處也,是正念也?!崩钯椷x中了這個假道學(xué)為靶子進行解剖和揭露,一針見血,語語中的,在當(dāng)時社會上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總結(jié)

李贄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一位進步思想家,他是封建禮教的異端和勇敢的反道學(xué)戰(zhàn)士。李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要求,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贄作為進步思想家在歷史上很有建樹。明末清初的啟蒙思想家、清朝的唯物主義者戴震,都深受李贄思想的影響,辛亥革命時期和“五四”運動時期的進步人士,也從他的著作中汲取了力量。他勇敢批判舊思想、不向惡勢力低頭的斗爭精神,則仍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發(fā)揚的。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