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兒童教育 >3歲決定男孩的一生 > 第七章 有些話,千萬不要對他說
第七章 有些話,千萬不要對他說
作者:宋云   |  字數(shù):15240  |  更新時間:2009-12-14 15:14:32  |  分類:

兒童教育

你知道嗎?有些話,爸媽對寶寶是萬萬說不得的,像一些情緒式、打壓式、對比式和懸賞式的語言,對孩子怒其不爭,拿他與別人比來比去,動輒用成人化用語去刺激他,這對于解決問題、輔助寶寶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造成他的負面情緒和行為,誤導(dǎo)他的理解。即使在怒氣發(fā)作、失去理智的時候,爸媽也應(yīng)盡量克制自己的過激言語,嘗試以合理的話語跟寶寶交流,以起到最好的效果。因為我們的寶寶只有3歲,他對我們是持一種仰望的態(tài)度,還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傷害。父母要警惕這些掛在嘴邊的“刀子”,以免它們割到孩子的心靈。忌語一:“你不是我兒子!”

危害:打擊孩子的自尊,引起他的心理恐慌。

寶寶有時不聽話,或者做錯了事情,家長氣極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難聽的話說出來。我們建議父母說氣話之前,一定要先想想這些語言的后果是怎樣的,比如這句“你不是我兒子!”“我怎么生了你這種孩子!”類似的意思在家長的氣話中是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它對孩子的傷害性也最大。

有一段時間,朋朋在幼兒園特別不聽話,老師布置的游戲不好好玩,還打別的小朋友。老師就經(jīng)常告訴他的爸媽,但是屢教不改,朋朋還是照舊,欺負小朋友,跟老師搞對抗。

爸爸實在氣極了,找了個機會,把朋朋打了一頓,連吼帶罵地說:“真是沒法管了,你簡直不是我兒子,一點教養(yǎng)都沒有,跟垃圾桶里撿來的一樣!”

朋朋才3歲半,但他一下子就聽懂了。以前爸媽再怎么訓(xùn)斥他,甚至打他,他都是一副皮厚肉糙的樣子,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我自巋然不動??陕犃诉@句話,朋朋嚇呆了,嚇傻了,嗷嗷地哭,豆大的眼淚不停地流,邊哭邊辯解:“爸爸,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你別趕我出去?!?/p>

這么小的孩子,他怎么能分清爸爸說的是真還是假呢,只知道爸爸不認他當(dāng)兒子了,要趕他回垃圾桶了,要永遠離開這個溫暖的家,離開爸爸媽媽了。寶寶又處在一個很喜歡聯(lián)想的階段,他還會想到垃圾桶里面又臟又臭,蟲子爬來爬去,是個地獄一般的地方,更會產(chǎn)生恐懼心理。

你想,對寶寶來說,還有比這更可怕的事情嗎?

孩子再沒出息,再不爭氣,家長也萬不可拿血緣關(guān)系來開玩笑,因為他確實會當(dāng)真,會因畏懼而自卑??梢哉f,在親子教育中,這是最愚蠢的一句話,對寶寶的傷害會一直留在他的潛意識里。如果你經(jīng)常時不時地說上這么一句,恐怕更會在寶寶的心里留下陰影。

忌語二:“你挨了打,為什么不還手?”

危害:教唆似的批評,容易誤導(dǎo)孩子的行為傾向。

家長說什么,寶寶就聽什么。孩子不就是這么教出來的嗎?親子教育最怕的就是父母用成人的思維去刺激寶寶,因為孩子是不懂大人的幽默與玩笑的,他分不清哪句是氣話,哪句是真話。他只會根據(jù)爸媽的情緒來進行判斷,然后決定自己今后的行為。所以,家長教唆似的語言對寶寶會造成一連串的不利影響。

媽媽去幼兒園接天天,看見兒子紅腫著眼睛出來了,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就問他怎么了。

天天說:“今天李小廣欺負我了,他打我。”

媽媽又問:“快告訴我,他打了你,你是怎么做的?”

天天說:“我趕快告訴了老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李小廣。媽媽,你說我做得對嗎?”他用期待評價的眼神望著媽媽。

其實,這種時候是家長對寶寶進行肯定和引導(dǎo)的最佳機會。但這位媽媽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黑著臉訓(xùn)斥兒子:“你怎么不還手??!下次他還欺負你!你真氣死了我!”

晚上吃飯時,媽媽越想越生氣,又把兒子說了一頓,還告訴兒子:“記住啊,以后別再這么窩囊,該出手時就出手。”你看這位家長,好漢歌的歌詞都用上了,就這么教兒子。

結(jié)果天天把媽媽的話牢牢記在心里,沒等李小廣欺負自己,他就先去欺負李小廣了。第二天早晨到了幼兒園,一看到李小廣,天天就板著臉走過去,使勁一推,就把李小廣推了個仰面朝天。

老師趕緊制止了他的挑釁行為,并問他:“天天啊,老師昨天不是已經(jīng)批評李小廣了嗎,你為什么要記仇呢?這可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啊?!?/p>

天天認真地對老師說:“因為媽媽告訴我,挨了打就要還手,不然就是小軟蛋,是窩囊廢!”

老師哭笑不得,他跟天天的媽媽進行了電話溝通,跟她說,這樣做只會有一個后果,就是讓孩子以為拳頭能解決一切,助長歪風(fēng)邪氣,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

有的家長還經(jīng)常把這句話用在自己身上,比如有一位爸爸打了調(diào)皮搗蛋的兒子一下,還橫鼻子豎眼地對兒子吼:“還手啊,還手?。≡趺床贿€手?”這叫什么話呢?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他怎么敢跟爸爸還手?完全給嚇糊涂了,會讓孩子天真的心靈以為自己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本來很小的事情,也會讓他的內(nèi)心留下很深的傷痕。

忌語三:“不要再胡鬧了!”

危害:約束孩子的天性,容易給寶寶造成一種拘束的感覺。

寶寶的情緒一旦失去控制,或者玩得太投入,他的“胡作非為”就會令頭痛的父母無所適從,煩不勝煩。如果家長恰好正有事情要做,需要安靜,爸爸媽媽就容易頭腦發(fā)熱,直接與寶寶“交鋒”,臉紅脖子粗的,強行讓孩子停下來,有的父母一沖動也容易動手打孩子。

有一次陽陽從幼兒園放假在家,爸爸媽媽變著法地想著新玩法,周六帶他去兒童游樂園,一家人歡天喜地地出了門??墒堑搅擞螛穲@,陽陽像放風(fēng)一樣地要求父母玩這個玩那個,不如愿就開始滿地打滾。媽媽起初還很有耐心,勸止陽陽,但最后終于氣急了,吼道:“胡鬧什么?老實點不行嗎!”這下陽陽更是放聲大哭,媽媽既生氣又尷尬。

這么去訓(xùn)斥孩子,一點效果沒有,只會起到反作用。從寶寶幾個月開始,他就已經(jīng)理解人的各種面部表情。父母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他強制約束,孩子會感覺不知所措,有一種受到拘束的強烈的感覺,因此對父母的教育意圖產(chǎn)生誤解。時間長了,容易焦慮不安,終日提心吊膽,結(jié)果卻往往離父母的要求更遠。尤其說了這句,再不聽話,父母就容易動手打孩子,給他樹立一個壞榜樣。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在家里挨了父母打,到外面他就打比他小的孩子了。

當(dāng)寶寶胡鬧時,正確做法是什么呢?

無論孩子怎樣大喊大叫大哭大鬧,失去控制,或想玩這玩那,干擾家長的情緒,父母都不要對著寶寶吼叫,首先要保持平靜的表情面對孩子,嚴肅地看著他的眼睛,傳達你的堅持態(tài)度,以他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跟他交流、溝通。當(dāng)父母也覺得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則最好采取冷處理,不理睬他的要求,或者把孩子單獨放到一間房子里,由他去玩,去瘋,去反省,讓他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待一會。

寶寶就是這樣的,他胡作非為,出風(fēng)頭,是想讓人注意自己。這時一看沒人注意了,他慢慢就會安靜下來。

忌語四:“你怎么這么淘氣?”

危害:孩子淘氣不是錯,天性怎么可以否定和抹殺?易讓寶寶變得怯步不前,不敢表現(xiàn)。

兩三歲的寶寶正處在最淘氣的階段,常常會在一些場合給父母出一些難題,而且總是以家長意想不到的方式,讓你反應(yīng)不及,沒有處理的預(yù)案。因此,很多父母往往就是直接“扼殺”,像上面那樣,以反詰式的發(fā)問去教訓(xùn)孩子。

比如,“你怎么這么淘氣?”“真是沒法管你了,你這是干嗎?。俊边@樣的話,既充滿家長的無奈,又會讓問題越來越糟。

周日,媽媽帶多多去大賣場,媽媽一邊挑選商品,一邊還得不斷快速地從多多的手中搶下那些險些被他蹂躪的面包和酸奶,嘴里不停地說著上述之類的話,怪多多的淘氣,一個勁地數(shù)落他。

總算購?fù)陽|西排隊結(jié)賬了,在旁的多多卻突然不耐煩起來,開始大發(fā)脾氣,鬧得周圍的人都看著她倆。媽媽更加著急,她覺得對兒子簡直沒什么辦法了,一氣之下,揪著多多的衣領(lǐng)就出了商場。回到家,自然又是一陣疾風(fēng)暴雨。

媽媽應(yīng)該反省自己的方式,孩子淘氣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特別是男孩,他們的腦子里充滿了搞怪的念頭,總想引人注目,做點“不平凡”的事情。有時,你越急,越說他淘氣,他反而越會變本加厲,讓你看看他有多淘氣。甚至,他還會很有成就感呢!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立即跟著不耐煩和發(fā)脾氣,這樣反而會把事態(tài)擴大,而是應(yīng)試圖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跟他說些有意思的話,譬如看到白菜,就說個白菜的兒歌;看到手紙,就編個唐老鴨和手紙的故事。如果孩子的情緒仍然沒有穩(wěn)定,再迅速帶他離開大賣場,改變一下環(huán)境,到一個新環(huán)境中,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被其他事物吸引開。

還有的寶寶,該睡覺時不肯睡,又是唱歌又是扔玩具,還要跟媽媽玩捉迷藏,把父母折騰得筋疲力盡。此時,家長千萬不要說氣話,而是冷靜合理地去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提前1小時上床睡覺,避免他每晚睡前都這么淘氣一番,不妨采取這樣的辦法:給他吃一點水果和小零食,然后帶他去洗澡,換好舒服的睡衣,之后是刷牙,再放上一小段輕柔的音樂,每天都應(yīng)按部就班地完成這套“程序”。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鼓勵他,直到孩子能夠自己把這套“例行公事”化為生活規(guī)律。家長要記住,孩子越困就越不愿意睡覺,越不愿意睡覺就會越淘氣,越折騰。讓孩子睡覺,切記一定要在他筋疲力盡之前。睡前過度的淘氣是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和身體發(fā)育的。

忌語五:“長大了沒有大出息!”

危害:傷害孩子自尊,讓他產(chǎn)生自卑感和對未來的恐懼感。

無論是寶寶還是青少年時期,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只能引導(dǎo)他的發(fā)展,卻不能控制他的走向。有些父母并不在意這些,他們一味以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孩子,一旦達不到目標(biāo),就“惡語相向”,給孩子的自尊造成打擊。

爸爸教寶寶玩積木游戲,試了好多次,寶寶都沒把小房子搭建起來。每次眼看就要成功了,卻轟然倒塌。爸爸生氣地說:“就你這樣,連個積木都玩不好,長大了能有什么出息?一邊待著去吧?!?/p>

說了這些還不夠,爸爸還把積木給收起來,裝進了小箱子。從這以后,寶寶再也不敢玩積木了,雖然那個小箱子就擺在客廳的向陽窗臺上,伸手就能拿下來,他也只能怯怯地看兩眼,沒有膽量去取。

從爸爸說他沒出息的那刻起,他的心里就像被下了一生的斷語。他就覺得,原來我這么笨,長大了什么都做不好。這就是自卑的種子,將來無論再遇到什么事,他都會缺乏做成做好的信心。遇到困難,也不敢找爸爸商量,向家長求助。

有一個孩子,特別調(diào)皮,吃了飯就和小伙伴一起玩,從早上到傍晚,弄得全身臟兮兮的,回到家跟變了個人似的,只能把身上洗一遍。不僅如此,爸媽安排的一些小任務(wù),像拆玩具、填字格等益智游戲,他一點不感興趣,從來不好好做。

時間長了,媽媽就急了,著實把孩子罵了一頓,說:“這么下去,你長大就等著去要飯吧,沒出息的東西!”

這種話說個一兩次還無所謂,有的家長是經(jīng)常說,因為對孩子期望大,穿衣要講究,說話要講究,吃飯、學(xué)習(xí)更要講究。孩子生活的一切,家長都制定了嚴格的標(biāo)準(zhǔn),逼著孩子按自己的規(guī)定來,一旦達不到期望,就數(shù)落加嘲諷,好一頓訓(xùn)斥。

能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嗎?能讓孩子對未來有一個美好的想象嗎?

我們千萬別說孩子笨,別說孩子沒禮貌,更別說孩子沒出息,這些過于直接的傷害性語言,只會泄憤,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因為如果孩子真是這樣,那么只能證明我們家長沒出息,沒本事,因為父母才是引領(lǐng)孩子向前進步的最好的老師。

所以,想說孩子“沒出息”之前,先反思一下自己的責(zé)任。

忌語六:“你想要什么,媽媽就給你買什么!”

傷害:無限制地滿足孩子,只會養(yǎng)成他的驕嬌二氣和自我中心主義。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家長十分寵愛,有的家長可以說不僅是疼愛,而是已經(jīng)在溺愛孩子了。只想滿足他的一時,完全不為孩子的將來著想,不想想要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性格。

可是,過分溺愛并不是真正的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變得比較自私,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往往采取了迎合、滿足的態(tài)度,經(jīng)??梢钥吹?,每到節(jié)假日,有的家長就給孩子許愿:“快把作業(yè)做完,今天帶你出去吃飯,想吃什么就給你買什么!”這種無限制的“口?!豹剟钤谏钪泻艹R?,使孩子的胃口越調(diào)越高,嘴巴也越吃越刁。

時間久了,孩子不僅挑食,還成了需要減肥的小胖子。

有一位媽媽領(lǐng)著兒子從幼兒園出來,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孩子對著媽媽就是一陣狂打,然后就是氣哼哼地自己大步往前走。走了有五六步,回頭把帽子一摘,扔到了媽媽的腳下。媽媽又笑嘻嘻地彎腰撿了起來,屁顛顛地跟在后面,也不生氣。幼兒園的老師實在看不下去了,沒見過這樣的家長。整個過程,這位媽媽滿懷寬容、期望、容忍的心對待著自己的兒子,始終滿臉含笑,竟然沒有一點責(zé)備孩子的意思。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位媽媽平時就把兒子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xí)慣。無原則、無限制地滿足,要什么給什么,沒有就去買,買不到也要想辦法搞到。久而久之,兒子養(yǎng)成了為所欲為的小皇帝性格,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干,反正媽媽都能容忍,不會跟自己翻臉,不會拒絕自己的要求。這就是縱容孩子帶來的惡果。

愛孩子沒錯,但愛不等于什么都可以滿足孩子。家長的過分溺愛不僅使孩子養(yǎng)成了過多的不良習(xí)慣,而且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有的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優(yōu)秀的。這樣,就會縱容自己的孩子向壞的一面繼續(xù)發(fā)展。等到他長大成人,再想改過來,為時已晚,吃虧的最終還是孩子自己,會讓他在社會上付出代價。

忌語七:“不要和他玩,他是個壞孩子?!?/p>

危害:損害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的潛力,會減弱他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

“不要和品德不好的小朋友一塊玩呀!”

“不要和不聽話的家伙說話!”

“不要和那些壞孩子走得太近呀!”

……

有些父母經(jīng)常這樣告訴愛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兒子,他們?yōu)閮鹤优袛嗍欠?,為兒子指明哪些小朋友是可以一塊玩的,哪些是要堅決與之劃清界限的。簡而言之,他們成了兒子交友的大法官,成了兒子的交往的標(biāo)準(zhǔn),代替兒子思考、做主。

孩子習(xí)慣了這樣的“教導(dǎo)”,就會在看人處事這方面,失去自己的主見,變得謹慎和保守,什么事情都要回家問父母。

有一個孩子叫嘉嘉,在幼兒園,幾乎沒有孩子和他一起玩兒,因為老師曾這樣告誡其他小朋友:“嘉嘉是個壞孩子,你們?nèi)绻幌胱兂伤菢樱碗x他遠一點兒,不要和他玩兒?!?/p>

為什么呢,因為嘉嘉曾經(jīng)在幼兒園偷吃過東西,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不敢承認。一氣之下,老師就宣布他是“壞孩子”了。

有一次幼兒園舉行畫畫活動,嘉嘉沒有帶畫筆,小朋友們都不愿將筆借給他,就在嘉嘉躲在墻角抹眼淚的時候,小凱遞來一支筆。從此,嘉嘉便將小凱當(dāng)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吃的玩的都先找到他去分享。然而,嘉嘉畢竟是大家眼中的“壞孩子”,小凱的父母知道了,狠狠地把小凱訓(xùn)了一頓,再三強調(diào):“不許和他一起玩,不然別怪媽媽打你屁股!”

小凱不情愿地跟嘉嘉斷絕了來往,這一下,傷害的就是兩個孩子。小小年紀(jì)的他們,一個失去了擁有玩伴的權(quán)利,一個失去了選擇玩伴的權(quán)利。更嚴重的是,小凱從此就認為嘉嘉真的是個壞孩子,因為連爸爸媽媽都這樣說了。

這不僅讓他失去了一個很好的玩伴,還會助長孩子冷漠的心理,在將來的成長學(xué)習(xí)中,對于所謂的“壞學(xué)生”和“壞青年”,產(chǎn)生歧視心態(tài),十分不利于他們健康的價值觀的形成。

才幾歲的孩子,怎么能輕易論斷是“好”是“壞”呢?父母如果干涉孩子在交友方面的判斷,尤其是這么小的年齡,對于他將來的性格形成,難免造成人際關(guān)系方面的處理障礙。

忌語八:“不要隨便和別人說話!”

危害:同樣是對孩子人際關(guān)系鍛煉的阻礙,限制他的交際意識,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自閉的性格。

林林和媽媽一塊上樓,遇到鄰居家的一位大哥哥,這個小伙子是到這兒來走親戚,不是常來。大哥哥見林林很可愛,就拉住他的手逗了逗他,林林特別高興,喊了好幾聲“哥哥”。

回到家,一關(guān)上門,媽媽就陰沉著臉,說:“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隨便和別人說話,不然讓人把你拐跑了!”

林林委屈地說:“大哥哥不是這種人,以前我還見過他呢,又不是第一次說話了?!?/p>

媽媽生氣地說:“這樣也不行,反正就是不能和他說話,記住了沒有!”

父母擔(dān)心孩子對陌生人太過信任,會受到傷害。這可以理解,但絕不能成為阻攔孩子正常交往的理由,因為這是兩碼事。前者,需要增加孩子的判斷力,提高警惕性,而后者,卻是他這一生立足社會的基礎(chǔ),豈能隨便干涉?

其實,對于任何一個男孩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有最多的談得來的好朋友,能夠從小伙伴那里獲得認可、鼓勵、信任和支持。然而父母在這方面的教育卻讓他們的交往意識在一點點地減弱,比如林林的媽媽。

這種方式或者讓兒子不知道何去何從,或者讓他們封閉自己、不愛與人交往,甚至讓他們變得人緣不好,找不到朋友。

正處在學(xué)習(xí)知識、了解社會、探索人生時期的男孩,與同齡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誼是正常的心理需要。這時,在不偏離正常人生軌道的前提下,父母不要給他們太多的限制,別暗示他們誰可能是壞人。

這些限制會使男孩過早地世俗、功利,引起他們的不滿,激發(fā)他們的叛逆心理,進而影響他們的交往能力,甚至?xí)顾麄冃纬晒缕?、抑郁、偏?zhí)等心理障礙。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小男孩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讓人擔(dān)心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攻擊性強,不合群,女性化傾向嚴重。因此,他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不愿見生人、不敢與生人說話、無法與別人相處乃至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等現(xiàn)象。這正是由于父母過于限制了他們的交往意識所導(dǎo)致的。

交往能力強,對孩子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善于與他人交往的孩子,將來在學(xué)校不僅能夠從容地與同學(xué)交往,而且能夠從容與老師等成人交往。而孩子是否善于同別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緣如何,對他以后的學(xué)習(xí)和人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從小重視培養(yǎng)自己的寶寶與人交往的能力。

做為成年人,我們都有一種體會:每當(dāng)回憶起童年生活時都非常興奮,對兒時的朋友感到特別親切,說起與童年朋友一起玩的各種趣事,如數(shù)家珍。這些經(jīng)歷告訴我們:寶寶需要朋友,家長要支持和引導(dǎo)寶寶學(xué)會交朋友。

其實這并不困難,只要父母不要設(shè)置過于明顯的障礙就可以了。

忌語九:“我的兒子才不會做那種事!”

危害:袒護孩子會助長他的出格行為,對他的未來后患無窮。

兩個孩子在小區(qū)門口打架了,紛紛哭著回家找父母告狀。為了解決這個“兒童糾紛”,雙方的家長聚到一起,結(jié)果都護著自家的寶寶,紛紛指責(zé)對方先動手。問題不僅沒解決,還鬧了個大家不愉快的結(jié)局,從此以后勢同水火。

袒護孩子的結(jié)果,必然是孩子繼續(xù)“無法無天”,出格行為越來越多。因為寶寶自覺受到了爸媽的保護,沒人能對他構(gòu)成威脅,也沒人能夠懲罰他。別忘了,孩子都是有冒險天性的,當(dāng)他覺得不受限制時,這種天性會迅速膨脹,達到一種你無法想象的程度。

換句話說,受到父母袒護的孩子,什么都能做得出來,因為他還沒有形成牢固的是非標(biāo)準(zhǔn),沒有建立強大的自我約束的能力。

以前有家媒體報道了一件讓人深思的案子:一個12歲的男孩,因為到大超市盜竊被工作人員抓住,送進了派出所。警察很吃驚,在調(diào)查過程中才了解到,男孩的父母從小就對兒子愛護有加,不允許他受到任何外來的指責(zé)。

在這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去鄰居家玩,就拿走了鄰居家小朋友的一件玩具汽車。鄰居發(fā)現(xiàn)了以后,不好意思直接去要回來,就找了機會暗示他的爸爸,多管一管自家小孩,別養(yǎng)成壞習(xí)慣。

男孩的爸爸不笨,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當(dāng)即大怒:“你什么意思?我的兒子怎么會做那種事?開什么玩笑??!”

兩人不歡而散?,F(xiàn)在回頭看,當(dāng)年父母的袒護,造成了男孩的有恃無恐,沒有受到及時阻止的壞習(xí)慣,漸漸發(fā)展成了一種犯罪行為,直到公然到超市行竊。

總覺得自己的兒子什么都好,絕不會做“壞事”,是父母的一種自信,也是托大。甚至說,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有時在涉及與外人的糾紛時,會盡全力維護自己的孩子,順便也維護自己的面子。豈不知,如果確實是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你的袒護其實是在把他推向更深的“深淵”。

給父母的建議:

1.在孩子的問題上,實事求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萬不可視而不見。

2.及時糾正孩子的缺點和不良習(xí)慣,諸如打架和各種不禮貌的行為等,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zé)。

忌語十:“大灰狼要來吃人啦!”

危害:恐嚇性的安撫,會起到暫時的效果,但也會對孩子的精神造成某種特定的陰影。

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想必我們都不陌生。很多家長樂于也習(xí)慣于在關(guān)鍵時刻就給寶寶講大灰狼的故事,把“兇殘的大灰狼”當(dāng)做阻止寶寶想做某件事的“有利武器”。比如孩子每當(dāng)晚上不想睡覺、還繼續(xù)胡鬧或者不想吃飯的時候,無計可施的父母就拿出了這招殺手锏,對兒子說:“你呀,再不睡覺(再不吃飯),大灰狼可就要來吃人啦!”

更有甚者,有些父母為了增加這種恐嚇的效果,還會繪聲繪色地給兒子描述大灰狼吃人的場景,盡可能地讓寶寶害怕,促使他服從自己的命令。

有的寶寶通常因為害怕,趕緊鉆進被窩,即便睡不著,也會努力讓自己入睡。甚至為了避免“被大灰狼吃掉”,寶寶還會裝出已經(jīng)睡著的樣子??墒?,他們的心里非常害怕,戰(zhàn)戰(zhàn)兢兢,眼睛都不敢睜開呢。對此,作為父母是否注意到了呢,是否有過關(guān)心呢?是否想到了后果呢?

大灰狼的故事很血腥,寶寶的聯(lián)想力又特別豐富。3歲的孩子,盡量不要讓他們接觸到這樣的故事,引發(fā)使他們恐懼的聯(lián)想。這就像一顆釘子,一旦扎進孩子的內(nèi)心,你就很難再拔出來。一到晚上,孩子就會想到你給他灌輸?shù)倪@種恐怖形象,從而慢慢變得膽小畏懼,害怕黑夜和獨處。

每當(dāng)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進行這種恐嚇性的安撫,當(dāng)然會立刻起到效果,寶寶不鬧了,聽話了,住手了,大人覺得安靜了,省心了,可是我們想過這會對寶寶造成什么影響嗎?

有個孩子特別好玩,這天晚上,他就是不想睡覺,在床上爬來爬去,扔?xùn)|西,拍手掌,煩得媽媽靜不下心來看電視。于是,媽媽就使勁裝出一副嚇人的表情,沖進來吼:“趕緊睡覺!不然大灰狼馬上就進來把你吃掉,吞進肚子里!”

結(jié)果,寶寶不僅沒有聽從命令,反而嚇得哇哇大叫,按農(nóng)村的說法:“孩子的魂給嚇跑了?!睂殞毧蘖苏灰梗褪峭2幌聛?,最后哭得嗓子啞了,眼淚也沒了,還在媽媽的懷里不肯罷休。

爸爸上夜班回來,見此情景,批評妻子:“兒子這是受了驚嚇,趕緊去醫(yī)院看看吧?!?/p>

看,這就是父母的殺手锏對寶寶的傷害。

寶寶睡前,最忌諱的就是給他講諸如大灰狼之類的血腥故事,很容易引發(fā)他對恐懼形象的聯(lián)想。我們可以講一講輕松的美好的故事,或者給孩子聽一聽柔和的輕音樂,讓寶寶慢慢地自然地入睡。

平時,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不要用這種話迎面去嚇唬他,而是要盡量跟他講道理,迂回解決問題。

忌語十一:“最大的這個給兒子吃?!?/p>

危害:或者會催生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心理;或者會讓他逆反和抵觸。

陽陽的飯量越來越大了,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特別貪吃。媽媽看在眼里,樂在心里。這天,吃飯的時候,一家人落座,媽媽摸著陽陽的頭,指著盤子里的燉雞,笑呵呵地說:“看見了沒,這根雞腿最大最肥了,都是咱們陽陽的,快點吃吧!”

媽媽的話很貼心,陽陽很高興,伸手就要抓。爸爸見了,立刻說:“陽陽,怎么一點禮貌都沒有,你應(yīng)該讓媽媽把它分開,讓媽媽和你一塊分享,明白嗎?”

陽陽想了一下,聽話地說:“爸爸說得對,媽媽,咱們把它分成三份吧,一人一份?!?/p>

爸爸做得就很對,在媽媽露出溺愛孩子的苗頭時,及時制止了寶寶坦然接受的心態(tài)。但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并不覺得給孩子特殊待遇有什么不好,他們認為讓孩子享受“大魚大肉”是自己的使命,不但讓寶寶吃最好的那份,還會常常硬把雞腿之類的美食夾到孩子的碗里面,讓他當(dāng)成任務(wù)來完成。

寵愛寶寶,不意味著就要讓他養(yǎng)尊處優(yōu)。要讓他從小養(yǎng)成“沒有任何食物是能夠輕易得到”的意識,才有利于他的成長。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滿意和高興,每天盤算著如何滿足他們的要求。比如一到兒童節(jié),就給孩子擺節(jié)日宴、送高檔禮品,不少孩子還會期待節(jié)日紅包和高檔玩具。不光經(jīng)濟條件好的如此,即便并不富裕或經(jīng)濟拮據(jù)的家庭,對兒子同樣寵愛有加。很顯然,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奢侈,是一種腐蝕,后果會在他的人生成長中,慢慢顯現(xiàn)出來。

無數(shù)事實早已證明,過慣養(yǎng)尊處優(yōu)生活的孩子,多數(shù)不能按家長所期望的目標(biāo)成長。他們中不少人精神空虛、唯我獨尊、貪圖富樂,且體質(zhì)虛弱。更嚴重的是,他們從小習(xí)慣了這種“獨享大份”的生活,會養(yǎng)成一種自私的心態(tài)。作為父母,是不是該反思一下平時的這種關(guān)愛方式呢?

忌語十二:“等你爸爸回來揍死你!”

危害:恐嚇性的語言,容易讓孩子對父親形成畏懼心理。

你的生活中出現(xiàn)過這樣的場景嗎?你路過小區(qū)門口,恰好碰到一位媽媽在哄他的寶貝兒子。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孩子似乎很不聽勸,拼命地哭。媽媽說好話,給他東西,都不管用。最后,這位母親實在不耐煩了,大聲說:“你還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回來讓你爸爸揍死你!”并做出要走的樣子。

孩子哭得更兇了,坐在地上耍賴。媽媽二話不說,扭頭就走。孩子見媽媽真的走了,不要他了,慌了神,趕緊追上去,邊哭邊喊:“媽媽,不要扔下我,不要讓爸爸打我,我不哭了!我一定聽媽媽的話,也聽爸爸的話!”

這又是一種典型的恐嚇型的教育方式,以暴力威脅孩子接受自己的命令,粗暴而不講理地對寶寶實施家長的“強權(quán)”。這樣的場面看著是很令人心疼的。

這位媽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非這樣對待孩子不可嗎?說實話,用暴力威脅寶寶,是家長無能的一種表現(xiàn),特別是拿“爸爸”作為威脅的工具。

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人。孩子從出生起,就對父母有特別的眷戀,同時也有著沒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潛在的不安感。心理學(xué)上管它叫“基礎(chǔ)不安”。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經(jīng)常有“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我”或者“爸爸媽媽會不會打我”這樣的擔(dān)憂。在這種心理背景下,還對孩子說“讓爸爸打你”之類的話,他的潛在不安就會加劇,易于受到大人無法想象的打擊。

這種精神上的不安,很可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極端的心理發(fā)育,使性格成長走上歧路,為他的將來埋下隱患。到那個時候,父母后悔就太遲了。

寶寶的年齡不大,理解能力有限,他有時并不明白父母只是為了哄他而說出恐嚇的話,并非真的不要他或不愛他。作為家長,我們應(yīng)該明白,恐嚇和威脅是一種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而且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像這位媽媽,拿“爸爸打你”來威脅他,也容易讓寶寶產(chǎn)生“爸爸很嚇人”的畏懼心理,拉遠他與爸爸的心理距離。

我們的建議:

第一,如果不想毀掉孩子,就不要恐嚇?biāo)?/p>

每個人都會有恐懼的心理,何況是孩子呢?這種恐懼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的本能反應(yīng),即對于危險的恐懼。另一種就是神經(jīng)性的憂慮,即一個人在沒有遇到危險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一種無端的害怕,可能說不出理由,也可能說出了,在常人看來不足以引起恐懼。

小孩子最容易產(chǎn)生這種神經(jīng)性的恐懼。所以,家長不僅不能用“打人”的方式來恐嚇孩子,以免加深孩子的恐懼,還要以正確的方法教育他,使他不至于產(chǎn)生無謂的恐懼心理。

第二,千萬不要用孩子熟悉的人去恐嚇?biāo)?/p>

用爸爸去嚇?biāo)麜窇职职?;用醫(yī)生去嚇?biāo)瑢砩×?,他就不會跟醫(yī)生合作的,甚至看見醫(yī)生、醫(yī)院就會大哭;用警察去嚇?biāo)词顾月妨?,也不會相信警察的。這個后果,作為家長一定要想到。所以,易于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話,千萬說不得。

孩子的心里如果有不安的土壤,在家長的連續(xù)打擊下,會萌發(fā)出許多的恐懼,并可能最終演繹為人生的不幸。喜歡如此嚇唬孩子的家長,今后可要注意自己的方式了,別再動輒就去“威脅”自己的寶寶。

忌語十三:“你真是頭豬!”

危害:羞辱和辱罵性的臟話,對孩子的心理打擊很嚴重,在親子教育中最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

程程的爸媽舉辦了一場家庭晚宴,宴請了眾多的朋友來玩。在酒席上,兩歲半的程程跑東跑西,興奮得就像一只喜歡大場面的小貓。玩著玩著,他就調(diào)皮起來,摔壞了兩只酒杯和一個裝滿菜的盤子,把地板都弄臟了。爸爸說了他兩句,當(dāng)著眾人的面,小家伙也覺得自己沒面子,又伸手把一個酒瓶給弄到了地上。

好好的一場家宴,讓兒子給攪亂了,特別是今晚的客人里面有公司的一位經(jīng)理,對他在公司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爸爸越想越生氣,在客人都走了以后,把程程叫過來訓(xùn)斥起來,說到生氣處,對兒子說起了臟話:“你呀,真是一頭豬!”

程程開始沒明白,好奇地問:“爸爸,為什么說我是豬呢?”

爸爸吼道:“豬就是大笨蛋,你連豬都不如!”

程程這回聽懂了,哭著回房間找媽媽了。

沒幾天,鄰居家的叔叔帶著一個小弟弟來串門,小弟弟和程程一塊玩,不知怎么鬧起了矛盾。程程就指著小弟弟的眉頭說:“你呀,真是一頭豬!”

鄰居叔叔頓時臉上不悅,程程的爸爸和媽媽也是目瞪口呆,這才意識到了前兩天的沖動是多么不應(yīng)該。

說孩子是“豬”這類的用詞,是很極端的侮辱性語言,對寶寶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因為寶寶的表現(xiàn)不好就羞辱他,除了會讓寶寶覺得委屈和傷心之外,還容易讓他產(chǎn)生不好的心理影響,覺得自己讓爸爸丟了臉,會被人看成不好的寶寶。如果孩子的行為真的不對,或者他是故意在搗蛋,那也只是因為他想吸引大家的注意,而不能就此證明他是個壞孩子,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一些出格行為而大聲呵斥甚至進行失控的辱罵。

而且,寶寶的學(xué)習(xí)和模仿能力很強。你對他說臟話,他很快就能記在心里,明天就能用到別人的身上。因此,不要侮辱寶寶,也不要在寶寶面前說臟話。用文明的方式教育寶寶,也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的成長環(huán)境。

聰明的父母是不會采用最愚蠢的羞辱教育法的。記住,寶寶也是有尊嚴的,不要去傷害他的自尊心。

忌語十四:“你有完沒完?”

危害:厭煩的語氣會拉遠寶寶與你的親近感,造成無形的心理隔閡。

3歲左右的男孩都很任性,一天到晚安靜不下來,好像有著無窮無盡的精力。作為家長,總會有煩躁的時候,但請注意,萬不可把這種情緒赤裸裸地傾倒給孩子。父母的厭煩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盡而懷疑爸媽是不是“不疼我了”。

強強剛剛過了兩歲的生日,媽媽說他長大了,告訴他說,長大就要有長大的樣子,不能再胡鬧,免得被人笑話。不過,媽媽的這番“忠告”可算徹底落了空,寶貝兒子越來越任性了。

一天中午吃飯時,媽媽又嘮叨著讓他乖乖地坐好,不要邊吃邊玩,還發(fā)出古怪的聲音。強強一聽,更來勁了,拿起小勺演奏音樂,弄得動靜很大,邊敲碗,還邊看著媽媽。

吃完飯,媽媽讓他睡午覺。強強又是不聽,拿起畫冊就裝作認真在看的樣子,說:“我不困,干嗎要去睡覺???要睡你去睡!”

媽媽這下生氣了,叫道:“這孩子,有完沒完???煩死了!”

媽媽就覺得,寶寶以前挺乖的,可現(xiàn)在怎么這么擰了?偏要和我對著干!這對他有什么好處呢?真恨不得抽他兩巴掌。

強強一看媽媽煩他了,這回畫冊也不看了,扔下書就在沙發(fā)上打滾,哭得震耳欲聾,驚天動地??尥炅?,強強就回屋睡覺了,這一覺就睡到晚上,直到爸爸回來,發(fā)現(xiàn)兒子的眉角還掛著幾滴眼淚。

看到了嗎,我們的小男子漢,雖然任性,但同時心理也是這么的脆弱!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任性,有時是年齡特征的表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長不是勻速平穩(wěn)的,有較為乖順的平穩(wěn)階段,也有較為棘手的不平穩(wěn)階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腳就像玩玩具一樣,表現(xiàn)很乖;伴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開始出現(xiàn)自我意識的萌芽,到兩歲左右變得更加強烈了。

他們開始表現(xiàn)自我,凡事都喜歡說“不”,到處炫耀和濫用自己的“否決權(quán)”,進入了“第一反抗期”,表現(xiàn)出來就是讓人頭疼的任性。等他們適應(yīng)這種心理變化后,會有一段較平穩(wěn)的時期。但到4歲左右,孩子又進入一個不平衡階段,情緒不穩(wěn)、脾氣暴躁、任性胡鬧,喜歡拒絕別人的要求……種種任性言行再次表現(xiàn)出來。

有時,他們的脾氣說來就來,稍不如意就和父母對著干。這很正常,家長千萬不要把“厭惡”的怒火潑向他們,那樣會傷害他們的!

忌語十五:“求你了,聽話吧!”

危害:請求的語氣會助長孩子的任性心理,不會起到正面教育的效果。

怎樣才能讓寶寶聽自己的話?一萬個父母有一萬種方法,但萬變不離其宗,和孩子的交流肯定是必須的。有時我們很難說服寶寶,因為這時候的男孩正處于最任性的年齡段,所以有的父母迫不得已采取了妥協(xié)順從的態(tài)度,希望自己的“央求”和“軟弱”能夠得到寶寶的理解。

這種方式大錯特錯,會縱容寶寶更加來勁地跟父母“對抗”。

小亞軍今年3歲半了,是一個非常聰明活潑的寶寶,但就是不聽話,總喜歡和大人對著干。比方說,你若告訴他天是藍的,他準(zhǔn)保會說天是白的、黃的、綠的,就是不順著你說;早上穿衣服,肯定不會穿媽媽找好的那件,媽媽讓他穿短袖,他就一定要穿長袖,讓他穿藍色的,他就一定會要穿綠顏色的??傊?,一定要和爸媽的想法不同。

還有,吃飯的時候,放在他面前的飯一定不吃,不是嫌稠了,就是嫌稀了。自己吃不飽,還經(jīng)??蓱z巴巴地對媽媽說:“我餓!我要吃東西!”然后就是不停地要零食吃。有一次,媽媽實在受不了他的“折騰”,只能用央求的口氣對他說:“我的小寶貝啊,媽媽求求你了,聽話吧,哪怕聽一次也好呢!”

這樣請求似的開導(dǎo)有什么用呢?沒用。反而像給小亞軍打了一針興奮劑,更來勁了。睡覺的時候,媽媽要把他脖子里帶的小項圈摘下來,他怎么都不肯摘,就要帶著它睡覺。媽媽又求開了,小亞軍一邊搖頭,一邊得意地說:“媽媽,現(xiàn)在你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媽媽的軟弱,造就了兒子的強勢。一有不順心的事情,立刻大呼小叫,逼著媽媽認錯,服輸,長此以往,媽媽成了兒子的“下級”,不管啥事都得順著他才可以。

跟孩子交流需要耐心,但更需要智慧。父母當(dāng)然要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引導(dǎo)孩子健康成長,但也切莫太過軟弱順從,以至于說出哀求的話。其實,在寶寶來看,這就意味著大人的“投降”,他會有一種勝利者的感覺,更會得寸進尺。

忌語十六:“我說了多少遍了,你沒聽見嗎?”

危害:男孩的聽力本來就不如女孩,這種指責(zé)會讓孩子既受打擊又受冤枉。

小磊坐在客廳的一角修理他的遙控小汽車,媽媽做好飯,把菜都端到餐廳,接著就叫小磊過來吃飯??墒呛傲撕脦状?,小磊都置若罔聞,埋頭擺弄著小車輪,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

媽媽皺緊了眉頭,吃完了她還有急事要辦呢,這孩子真是,怎么就裝聽不見?她把圍裙一扔,大踏步走過去,沖著兒子就喊:“我叫了你這么多遍,難道你沒聽見了嗎?耳朵聾了嗎?”

這時,小磊猛然抬起頭,怯怯地說:“媽媽,怎么了,我真的沒聽見。”

媽媽沒好氣地說:“什么沒聽見啊,你就是想故意氣媽媽,是不是?是不是還記得上次的仇啊,怎么這么小心眼啊,上次媽媽打你兩下也是為你好??!”

她越說越氣,可是還沒說個盡興呢,只見小磊咧開嘴,已經(jīng)惶恐地哭了起來。

媽媽錯在她不知道常識,男孩的聽力發(fā)育不如女孩快,反應(yīng)也不如女孩敏捷。有時他明明隱隱地聽到大人在叫他,在反應(yīng)上也慢半拍。特別是當(dāng)他在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很難聽到第二種聲音的。媽媽叫了他好幾遍,他都沒聽見。于是就覺得孩子是故意不聽話,想氣她,其實是誤解了孩子。

所以,家長遇到這類事,一定要首先理解寶寶,知道他的聽力不如大人。不要去訓(xùn)斥他,數(shù)落他,而是應(yīng)該靠近孩子,溫和地跟他說:“來,寶寶,咱們吃飯吧,填飽了肚子再修小汽車?!弊詈枚紫律碜樱粗难劬?,握住他的手跟他講話。有了視覺、觸覺和聽覺的三重刺激,寶寶一會馬上把注意力從小汽車轉(zhuǎn)移到你的身上。

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對孩子大發(fā)其火,只會冤枉他,打擊他。

很多話是不能對寶寶說的,家長要考慮成人與孩子的身份差異。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對父母又有著天生的心理的畏懼、行為的模仿,一旦不合適的話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fā)育,再想糾正就很難了。

不僅上述列舉的話不能說,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一個唱紅臉,一個扮白臉”的大棒加蘿卜政策也是不合適的。

有人曾就這個問題做過調(diào)查,分別在10所幼兒園對不同年齡階段的350名幼兒進行了“你比較喜歡爸爸還是媽媽?為什么?”的問答。結(jié)果孩子的回答讓人大吃一驚:

“媽媽好,媽媽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還打得很痛!”

“我喜歡媽媽,因為她很聽我的話,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歡爸爸,因為我叫他買變形金剛給我,他不買?!?/p>

“媽媽說買支槍給我玩,爸爸說不給,我討厭他!”

“媽媽好。爸爸打我時,媽媽幫我對付爸爸。”

看,孩子對媽媽和爸爸的態(tài)度是多么截然相反,正反鮮明!這全是因為父母聯(lián)合導(dǎo)致的矛盾教育。兩個人對孩子的態(tài)度和要求不一致,而且一正一反,往往會使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地降低,從而無法取得預(yù)期的親子效果。

這是一種有趣的分工現(xiàn)象,爸爸和媽媽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兩個截然相反的角色: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父嚴母慈?!耙粐酪淮取?,“一軟一硬”,相互配合,軟硬兼施,一旦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都是爸爸先打罵,媽媽來庇護。有的家庭是父母嚴格管理,爺爺奶奶阻攔。

表面上看,這種方式是成功的,因為它順利地解決了問題,平息了孩子當(dāng)時的情緒,讓孩子“聽話”了。但實質(zhì)上,卻無形中將孩子放在了大人的對立面,當(dāng)成了一個聯(lián)合對付的對象。

這種教育方式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

1.影響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一嚴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個人,只聽一個人的話?!凹t臉”在家時,他會很老實;換了“白臉”,他會立馬為所欲為,一點規(guī)矩也沒有。長此以往,孩子會變成欺軟怕硬的“兩面人”,見風(fēng)使舵,看人臉色行事,這是最大的一個危害。

2.影響孩子是非觀念的形成。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臉譜,對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做不同的評判,采取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容易使孩子混淆是非。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時出現(xiàn)矛盾,母親這樣說,父親那樣說,孩子就無所適從。孩子分不清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3.家庭教育失去了作用。孩子在掌握了“行情”,找到了“規(guī)律”之后,一旦犯了錯誤,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找靠山。夫妻態(tài)度不一致,還可使孩子學(xué)會鉆空子,誰能答應(yīng)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誰,并且把父母分成誰好誰壞。

4.滋長孩子的逆反心理。唱紅臉的過度責(zé)罰,會使孩子膽小怕事,甚至?xí)娀哪娣葱睦怼?/p>

5.容易誤導(dǎo)孩子。紅臉和白臉的分工教育,其實質(zhì)是對孩子的善良的欺騙。但是年僅3歲的寶寶并不知道這一“內(nèi)幕”,他的第一感覺就是“爸爸和媽媽不和”。時間久了,他們極容易被誤導(dǎo),從而走上歧路。

6.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調(diào)查表明:在有心理問題的兒童中,父母采用“態(tài)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達到了17.3%,明顯高于正常兒童家長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的比例9.24%。所以,父母也好,爺爺奶奶也好,對寶寶的教育態(tài)度必須步調(diào)一致,互相合作,否則很難培養(yǎng)出一個健康的男孩。,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