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人物傳記 >風(fēng)華絕代:中國歷史上的那些才女們 > 第21章 形氣既雌,詩意亦蕩——“女中詩豪”李冶
第21章 形氣既雌,詩意亦蕩——“女中詩豪”李冶
作者:郁海彤   |  字?jǐn)?shù):4357  |  更新時間:2017-08-02 11:03:25  |  分類:

人物傳記

李冶(?~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后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她與薛濤、魚玄機(jī)、劉采春一起,被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今僅存詩十六首。

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舊時人眼中的“失行婦人”

李冶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頗有文采。據(jù)說,李冶六歲時,父親帶著她在庭院中漫步,她看到薔薇枝藤柔軟,該架時不架,只會倒伏在地,亂爬亂竄。于是就作了一首《詠薔薇》:“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备赣H看到這句詩后,雖然驚嘆女兒的文采,卻覺得她小小年紀(jì),居然早熟,春心萌動,性情不寧。于是對她的母親說:“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

當(dāng)然,這個故事一看便知,多為后人附會而來。與其說這是封建衛(wèi)道者的預(yù)言,不如說是因果顛倒,知道了李冶的事跡,才附會出這個故事。

李冶十一歲的時候,被送入剡中玉真觀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蘭。出家為女道士的她依然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加及她又善彈琴,尤工格律。受唐代思想開放之風(fēng)的影響,道觀中也并非清靜之地,許多才貌出眾的女冠,雖以修行為名,但在道觀中自由交際,成為一種“交際花”似的人物。比如,唐睿宗的八女兒金仙公主和九女兒玉真公主,都是以“為祖母武氏祈?!睘槊黾覟榈?。兩位公主常常召集名人雅士飲酒作樂,不少男子都拜倒在兩位公主的石榴裙下。

李季蘭也屬于這一類的女冠。雖然當(dāng)時許多地處繁華地區(qū)的道觀中常有緋色新聞發(fā)生,但李季蘭所處的玉真觀因地處偏僻,還算是較為清靜的地方。李季蘭在這里修道五年,十六歲的她,亭亭玉立,肌膚如雪。當(dāng)時有許多文人雅士來觀中游覽,文人中不免有風(fēng)流多情之輩,見到觀中風(fēng)姿綽約又眉目含情的小女冠李季蘭,總偶爾有大膽之士暗中挑逗。李季蘭并不嗔怒,反而流露出“回眸雖欲語,阿母在旁邊”的神情,令挑逗者更加心蕩神怡。因?yàn)檫@些,故人稱李季蘭為“風(fēng)情女子”。

道觀中的生活寡淡無味,暗懷春情的李季蘭,在觀主和觀規(guī)的約束下,雖不敢有什么過分的行徑,但早就開始向往外面的世界。這一點(diǎn)從她的一首七律《感興》中,便可略知一二:

朝云暮雨兩相隨,去雁來人有歸期。

玉枕只知常下淚,銀燈空照不眠時。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詞。

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fù)相思。

像李季蘭這種不折不扣的才女,容貌俊美,唐朝的思想又很開放,在這種情況下,李季蘭猶如一枝怒放的紅杏,道觀的矮籬如何羈絆得住。寂寞的道觀能鎖住少女的芬芳年華,卻鎖不住李季蘭的艷麗非凡,熱情如火。在春情蕩漾,時光如流的情況下,她暗自嗟嘆,于是攜琴登樓,一曲又一曲地彈奏,讓月滿西樓時,獨(dú)對孤燈撫琴的少女,盡情地傾訴一首《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李季蘭的“詩意亦蕩”在當(dāng)時可能視為“失行婦人”,然而在今天看來,何嘗不是一種追求自由的行為呢?后來,她開始將暗自思想的事情付諸了實(shí)踐,結(jié)識了當(dāng)時一些知名的詩人和官僚。后人卻用她與詩人和官僚們來往的詩句作為證據(jù),聽信那些香艷的故事,認(rèn)為李季蘭與那些人有染,這恐怕有失公允。有詩作相酬,未必要發(fā)生什么關(guān)系。她的《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tài),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強(qiáng)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追求自由的女詩人

沒有人欣賞她的才情與美貌,縮在玉真觀中任芳華虛度,李季蘭實(shí)在太不甘心。于是,在一個春日的午后,她趁著觀主和其他道友午睡的時候,偷偷溜到觀前不遠(yuǎn)的剡溪中蕩舟漫游。這個時候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布衣芒鞋,卻神清氣朗,不像一般的鄉(xiāng)野村夫。青年人要求登船,李季蘭十分大方地讓他上來了,交談中方知,他是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兩人一見如故,言談非常投緣,一同談詩論文,臨流高歌,登山攬勝,度過了一個愉快而心醉的下午。臨別時,朱放寫下一首詩贈與李季蘭:

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

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

這首詩釋放著眷戀與期求,讓才情滿懷的李季蘭春心芳動,相見恨晚的他們不舍分離,但是又不得不分開,于是兩人約好了下次見面的時間才戀戀不舍地分開。剡溪邊游山玩水,飲酒賦詩,有時朱放也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觀,暗中探望李季蘭,在李季蘭云房中品茗清談,撫琴相訴,他們度過了很長一段優(yōu)游美好的歲月。相聚的美好總是短暫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后來,朱放奉召前往江西為官,兩人不得不揮淚告別。雖然各處一地,兩人常有書信來往,托魚雁傾訴相思之情。李季蘭寄給朱放的一首詩寫道: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李季蘭也是癡情的女子,朱放離開后,她像一個丈夫遠(yuǎn)行的妻子一樣等待著,而且還為朱放寫了不少幽怨纏綿的詩句,期望良人歸來,來撫慰她“相思無曉夕,相望經(jīng)年月”的凄寂情懷。然而,遠(yuǎn)方的朱放忙于官場事務(wù),無暇來剡中看望昔日的觀中情人。就在久盼朱放不歸來的時候,陸羽闖進(jìn)了李季蘭的生活。

說到陸羽,在唐朝可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他被時人稱為“茶仙”“茶圣”,但凡稍懂茶道的人,對他就不會陌生。陸羽曾經(jīng)在育茶、制茶、品茶上下過一番工夫,寫成《茶經(jīng)》三卷,被人譽(yù)為“茶神”。陸羽本是棄嬰,被一個俗姓為陸的僧人在河堤上撿回,在龍蓋寺養(yǎng)大,因而隨僧人姓陸,取名羽,意指他像是一片被遺落的羽毛,隨風(fēng)飄蕩,無以知其根源。陸羽在茶道上有過人之處,在文學(xué)經(jīng)史方面也十分優(yōu)秀。他自幼在龍蓋寺中飽讀經(jīng)書,也旁涉經(jīng)史子集其他各類書籍,因而成為一個博學(xué)多才的世外高人。

一次,他聽說玉真觀女冠李季蘭才學(xué)出眾,貌美多情,于是在一個暮秋的午后,專程前往玉真觀拜訪李季蘭。還沒有在心中放下朱放的李季蘭正為情人音信杳無而悵然,這時忽聽門外有客拜訪,當(dāng)她見到相貌清秀,神情俊逸的陸羽時,心中一動。兩人第一次見面就十分投機(jī),對坐清談,煮雪烹茶。先是作談詩論文的朋友,慢慢地因兩人處境相似,竟成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至友。陸羽此后經(jīng)常來探望李季蘭,兩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深化為互訴衷腸、心心相依的情侶。

一次,李季蘭身染重病,遷到燕子湖畔調(diào)養(yǎng),陸羽聞訊后,急忙趕往她的病榻邊殷勤相伴,日日為她煎藥煮飯,護(hù)理得悉心周到。李季蘭對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臥病喜陸羽至》的詩作答謝,其詩云: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qiáng)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其實(shí),當(dāng)時李季蘭所交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數(shù),《全唐詩》中就收錄有大量與諸友互相酬贈的詩作,這群朋友中有詩人、和尚、官員、名士,他們多因與李季蘭談詩論道而成為朋友??墒菍λ绱藷崆榈年P(guān)愛,能夠稱得上是知心密友的,卻只有陸羽一個。

《唐才子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時往來剡中,與山人陸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這里面所說的皎然就是奇才和尚皎然。皎然俗家姓謝,是南朝大詩人謝靈運(yùn)的十世孫,出家到梯山寺為僧,善寫文章,詩畫尤為出色。皎然本來和陸羽是好友,常到龍蓋寺找陸羽談詩,有段時間卻總找不到陸羽,于是寫下了《尋陸羽不遇》一詩:

移家雖帶郭,野經(jīng)入桑麻。

遷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叩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這首詩說皎然經(jīng)常去找陸羽,可是他卻經(jīng)常不在家,而是去了山中。陸羽去山中做什么呢?經(jīng)過一番盤問才知道,原來陸羽是前往玉真觀探訪李季蘭去了。后經(jīng)陸羽介紹,皎然也成了李季蘭的詩友,常常三人圍坐,相互詩詞酬答。不知不覺皎然出色的才華、閑定的氣度深深吸引了李季蘭,于是常常借詩向他暗示柔情。皎然卻已修煉成性,心如止水,不生漣漪,曾寫下一首《答李季蘭》的詩表達(dá)心意: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對皎然的沉定之性,李季蘭慨嘆:“禪心已如沾呢絮。不隨東風(fēng)任意飛?!币蚨鴮︷ㄈ挥幼鹁矗瑑扇巳匀皇呛门笥?。雖然李季蘭與陸羽情意相系,但礙于特殊的身份,他們不可能男婚女嫁,終日廝守。所以,李季蘭在三十歲以后,性格也越來越開放,交友也越來越多。時常與遠(yuǎn)近詩友會集于烏程開元寺中,舉行文酒之會,即席賦詩,談笑風(fēng)生,毫無禁忌,竟被一時傳為美談。

李季蘭最為精彩的一首詩應(yīng)該是《八至》:

至近至遠(yuǎn)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這首詩充滿了辯證法的意味,從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世態(tài)人情。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才女的凄慘晚景

漸漸地,李季蘭的詩名越傳越廣,活動范圍也已不限于剡中,而遠(yuǎn)涉廣陵,廣陵即現(xiàn)在的揚(yáng)州,是當(dāng)時文人薈萃的繁華之地,李季蘭在那里出盡了風(fēng)頭。

當(dāng)時有“五言長城”的大詩人劉長卿也與李季蘭相交甚好。一次,很多文人雅士與李季蘭在烏程開元寺互談詩文,品茶逗笑。李季蘭知道河間劉長卿有疝氣(腸子下垂,使得腎囊脹大),于是開玩笑出一上聯(lián)說:“山氣日夕佳。”李季蘭這里是引用陶淵明的詩,“山氣”諧音“疝氣”,來笑話劉長卿的病。劉長卿聽到后,也用了一句陶淵明的詩來回答:“眾鳥欣有托?!薄氨姟币敉爸亍?,得了疝氣腎囊脹大沉重?!傍B”就是罵人用的“鳥”。因?yàn)楫?dāng)時患有疝氣的人并不能手術(shù),所以通常用一個布兜托起腎囊,以此來減輕痛楚。

劉長卿對完這一聯(lián),舉座大笑,大家都討論兩個人對的十分巧妙。李季蘭和劉長卿在公眾之下,用人人皆懂的語言講黃段子,真可謂開放而大膽。

后來,喜文愛才的皇帝聽到了李季蘭的才名,也讀了些她的詩,大生興趣,下詔命她赴京都一見。此時李季蘭已過不惑之年,昔日如花的美貌已衰落大半。接到皇帝的詔命,她既為這種難得的殊榮而驚喜,又為以衰容對皇上而傷感,大有“美人遲暮”之感。在她西上長安前,留下一首《留別友人》詩云:

無才多病分龍鐘,不料虛名達(dá)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發(fā),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歸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漫相峰。

其實(shí),皇帝召見李季蘭并不是看重她的容貌,而是欣賞她的詩才??墒嵌嗲榈睦罴咎m可不這樣想,她還是比較看重自己隨流年而飄逝的芳容。

李季蘭最后的人生比較凄慘,她曾給亂臣賊子朱泚獻(xiàn)詩。朱泚在唐德宗時期叛亂,建立國號“秦”。784年,朱泚叛亂被平反,唐德宗因而開始追查李季蘭的獻(xiàn)詩問題?!八炝顡錃⒅?,“撲殺”就是亂棍打死的意思。

對于李季蘭的一生,眾說紛紜,有褒有貶。但是李季蘭作為一個出色的才女,是當(dāng)之無愧的。詩人劉長卿稱她為“女中詩豪”,唐代的高仲武在《中興間氣集》中評價李冶說:“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蘭則不然也。形氣既雄,詩意亦蕩,自鮑照以下,罕有其倫?!庇终f她“上比班姬(婕妤)則不足,下比韓英(蘭英)則有余。不以遲暮,亦一俊嫗?!崩罴咎m的詩中,警句和妙句不少,在唐朝眾多優(yōu)秀的詩人中,其光彩不可掩沒。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jìn)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