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共青團中央網(wǎng)絡(luò)影視中心主編   |  字數(shù):3922  |  更新時間:2015-07-31 13:44:32  |  分類:

兒童教育

有禮有節(jié)

——文明價值觀的外顯

對個人來說,“禮”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風采的外在表現(xiàn);對社會來說,“禮”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禮”是要處處講究的,要不何談文明,何談發(fā)展。只有講“禮”了,個人才能很好地立世,社會才能很好地發(fā)展。“禮”是一根標桿,考量著個人,也考量著社會。

有禮有節(jié)——文明價值觀的外顯

文明篇

文明篇

孔子問“禮”

名言

禮者,養(yǎng)也。

——荀子

故事

公元前523年春天的一個早晨,從魯國通往洛陽的大路上,塵土飛揚,一輛馬車正在疾馳。車上坐著兩位讀書人,一位就是已經(jīng)進入中年的被人們尊為圣人的孔子,另一位是他的學生南宮敬叔。南宮敬叔在魯國任大夫之職。這次他是奉魯國國君魯昭公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周天子的??鬃勇動?,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室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在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便與南宮敬叔同行。師徒兩人風塵仆仆,經(jīng)過十多天的旅程,京都洛陽就在面前了。

孔子畫像

第二天一早,南宮敬叔去王宮朝拜周天子,孔子顧不得旅途勞頓,徒步前往周朝守藏室史府第去拜望老子。當仆人向正在書寫道德經(jīng)的老子報告,說門外有魯國孔丘求見時,老子感到奇怪,他早知孔丘博學多才,譽滿天下,怎么會千里跋涉向自己求教呢?于是趕忙放下手中的刀筆,整頓衣冠外出迎接??鬃右姀拇箝T里出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定是老子,于是馬上趨步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老子連聲道“免禮,免禮”,熱情地把孔子引進家里。

到了大廳,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說:“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很高興,他對孔子說:“你問的‘禮’的創(chuàng)始人已死去很久了,連骨頭也腐朽了,只是他的言論卻留了下來。”接著他詳細地闡述了古代的“禮制”的深刻道理。最后還勉勵孔子要謙虛謹慎,去掉驕氣,去掉淫志。聆聽老子的教誨,孔子十分感激,表示一定要努力做到,并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禮告辭。

孔子一回到魯國,學生們都來向孔子問候,并要求孔子講講老子的學識??鬃诱f:“老子博古知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是我的好老師。”孔子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jié)網(wǎng)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解讀

老子博古通今,學識淵博,聞名于各國,孔子的名望和學識也是天下聞名,人人皆知,但還是以弟子的身份學“禮”于老子。這份求知的精神和拜師的“禮節(jié)”值得后人學習和效仿。

孔子賠禮

名言

人無禮,無以立。

——孔子

故事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知識淵博,學富五車,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尊為孔圣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鬃觿?chuàng)辦了中國古代的私學,相傳曾帶過三千名學生。

孔子講學圖

有一次,孔子帶領(lǐng)他的學生周游列國,被困于陳國和蔡國交界的地方,帶的干糧吃完了。幾天下來,老師和學生餓得東倒西歪,寸步難行,只好白天躺在地上睡覺,以保存體力。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顏回,看大家實在是走不動了,就一個人悄悄地到一個村子里去討米,好心的人送給他們一些米。他把米帶回來后,就點火給大家煮飯。等到飯差不多快要煮熟的時候,坐在遠處的孔子看到,顏回伸手從鍋里抓起一把飯擱在嘴里吃了??鬃友b作沒看見,心里卻想:“顏回這個學生怎么能這樣呢?飯還沒熟呢,他怎么就先偷偷地吃起來了?”孔子繼而想: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呀,關(guān)鍵時候就經(jīng)受不住考驗了……

過了一會兒,飯煮熟了。顏回首先給孔子盛了一碗飯,請老師吃??鬃诱酒饋?,說:“剛才在睡覺的時候,我夢見了我死去的父親,這碗飯要是干凈的話,我先用來祭奠我的父親?!?/p>

孔子是話里有話的。顏回因心里坦然,沒有做什么虧心事,自然沒有聽出老師話里有話。他見老師對他的父親如此虔誠,急忙阻攔道:“老師,這可不行。剛才我燒飯時,不小心讓爐灰掉到鍋里,我覺得把弄臟了的那點飯扔掉,太可惜了,但要是讓老師和同學吃了,也不好。于是,我就把它抓起來吃了。這鍋飯不干凈,不能用來祭奠!”

孔子一聽原來是這么一回事,這才恍然大悟。他對剛才誤解顏回感到很不安,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對學生們說:“剛才做飯時,顏回把落上爐灰的飯吃了,我本來認定他是偷吃。我以為是親眼所見,就可以堅信不疑,看來光憑眼睛看到,還不能完全相信。如果是單憑主觀臆測,更是容易把問題弄錯。剛才是我錯了,顏回,我冤枉了你,對不起。同學們,你們要記住,要了解一個人真是不容易呀!”

解讀

孔子以一個老師的身份,放下架子,給自己的學生道歉,求得諒解,這是一種“禮”。這種“禮”是對人格的尊重,是對“禮”思想的尊重,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我們這個世界是個文明世界,是個講“禮”的世界,人類誕生以來,積攢下來的“禮”文明十分豐富,它是我們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很好地繼承,很好地發(fā)展,這樣人類“禮”文明的寶庫才會越來越豐富。

子貢虔誠頌師

名言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孔子

故事

子貢,姓端木,名賜,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學生。子貢十分敬重自己的老師孔子。

子貢出生于富商家庭,據(jù)說他常常高車駟馬游歷各國,和國君接觸,宣傳他的老師的學說,使孔子名揚各國。

一次,子貢到齊國去做客,齊景公接見了他。在談話中,齊景公問子貢:“先生,您的老師是誰?”

子貢回答說:“我的老師是魯國的仲尼?!?/p>

景公又問:“孔仲尼是個賢明的人嗎?”

子貢回答說:“他是當代的圣人??!豈止是個賢明的人呢!”

景公笑嘻嘻地說:“他是怎么個‘圣’法呢?”

子貢說:“這個我也不知道。”

景公臉上變了顏色,說:“剛才你說他是‘圣’人,現(xiàn)在又說不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子貢回答說:“這也沒什么奇怪的。打個比方說,我一輩子都頭頂著青天,但我卻不知道天有多么高;我一輩子都踩著大地,但我卻不知道地有多么厚。我跟著孔子學習,就像渴了的人拿著水壺到江河灌水一樣,喝滿了肚子就走開,怎么能知道江河有多么深多么大呢?”

景公說:“先生您夸老師仲尼,有些過火了吧?”

子貢回答說:“我哪敢言過其實呢?我覺得還沒說到是處。我夸仲尼,就像兩只手捧著一捧土加到泰山上,泰山不會因此而增高;假使我不夸仲尼,就好像捧走泰山上的一捧土,泰山也不會因此而降低。”

景公聽完子貢的話,深表敬佩地說:“先生您說得對,確實是這樣?。 ?/p>

解讀

子貢對老師孔子的尊重發(fā)自內(nèi)心,對老師的評價也出自肺腑。求教于人,尊重其所尊重,是人格的體現(xiàn),也是“禮文明”的體現(xiàn)。

范公以禮讓傳家

名言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禮記

故事

春秋時代,晉國有個正卿,叫范武子,歷任上軍、中軍元帥,并兼太傅,執(zhí)掌朝政。雖然對國家有大功,權(quán)傾朝野,但從不居功自傲,待人謙恭有禮,晉國上下無不愛戴。其子范文子在他的教育下,更是有功不居,謙遜讓人。

魯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92年),范武子退休,范文子代父為卿,報效晉國。有一天,范文子下朝回來遲了,他父親問他為什么回來那么晚,他有點得意地答道:“有個秦國來使出了幾道怪題想難住大臣們,大家果真被難住了,只有我答上了三道?!狈段渥右宦?,頓時沉下臉來,生氣地教訓他道:“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那些大臣并不是真的答不上來,他們是要讓長者回答。你竟然如此無禮,三次搶先發(fā)言,一點都不知道謙讓!”話音未落,就舉起拐杖打?qū)⑵饋怼?/p>

從此,范文子牢記父親的教誨,更加謙恭做人。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齊國攻打魯國和衛(wèi)國,魯國、衛(wèi)國都派使臣求救于晉國。晉景公派中軍元帥郤克和范文子、欒書,統(tǒng)帥上、中、下三軍六萬人馬,乘戰(zhàn)車八百輛,迎戰(zhàn)齊軍于鞍,大獲全勝,還差一點活捉齊頃公,逼使齊國把汶陽之地歸還魯國,并于袁婁訂立盟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晉鞍之戰(zhàn)”。

晉軍凱旋,舉國歡迎。那一天,范武子也早早地站在歡迎的人群之中,看著雄赳赳氣昂昂的將士們一隊隊地過去了,還不見兒子的影子,直到最后,才看見范文子走過來。他抱怨兒子說:“難道你就不知道我正焦急地等你嗎?你怎么走在最后呢?”范文子從容地向父親解釋:“軍隊打了勝仗,臣民舉國歡迎,我如果走在前面,大家就會把敬佩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身上,那么,我就搶去了主帥應(yīng)該得到的光榮。我不能那樣做。”范武子一聽,非常高興,對兒子夸獎道:“你做得很對,你如此謙遜,就會遠離禍患,我放心了!”

郤克見到晉景公,景公慰勞他說:“鞍之戰(zhàn)大勝,全靠你的指揮呀!”郤克推讓道:“這是您平時教誨的結(jié)果,另外,諸位將帥同心協(xié)力,功不可沒?!陛喌椒段淖舆M見,景公也同樣慰勞他。范文子謙讓道:“我只是臨時代行上軍元帥荀庚的職責,按照他的吩咐辦事,服從郤克的號令指揮罷了,我有什么功勞。”最后,下軍元帥欒書進見,景公也同樣地慰勞他。欒書謙虛地說:“那是因為范文子指揮得當,兵士服從指揮,拼命殺敵,我有什么功勞?!睅孜辉獛浕ハ嗤乒?,都謙遜有禮。

后來,在范文子的教育下,其子范宣子也謙恭有禮,深受國人尊敬。范文子去世,范宣子按照制度被任命為中軍元帥,他說什么也不接受,一定要讓比自己強的老將荀偃擔任,自己甘當助手。

范家三代以禮讓傳家,一門三代都位列公卿,謙恭有禮,推功讓人,被傳為千古佳話。

解讀

范家一門三代都位列公卿,權(quán)傾朝野,但不居功自傲,待人謙恭有禮,這是他們一家贏得世人尊重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見,以“禮”服人才是硬道理。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