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作者:共青團中央網(wǎng)絡影視中心主編   |  字數(shù):3134  |  更新時間:2015-09-07 11:56:07  |  分類:

愛國教育

徐文長智殲倭寇保民安

名言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

故事

徐文長(1521—1593年),名渭,號天池,晚年又號青藤,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明代一位難得的奇才。他是著名的書畫家,清代的鄭板橋自稱為“青藤門下走狗”,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也是著名的詩人,同時代的大文學家袁宏道稱他的詩為明代第一。他還是著名的戲劇家,受到湯顯祖的高度推崇。

徐文長的身世很不幸,他母親是徐家的小妾,父親在他出生不久就去世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兄長年齡比他大得多,很少照管他。生母后來又被徐家趕出了家門。所以,徐文長的少年時代是在近于孤兒的狀況下度過的。但他天資聰明,6歲開始讀書,過目不忘,10歲寫的文章,轟動一時,被人們稱為神童。他興趣廣泛,勤奮好學,在詩文、書畫、戲曲、音樂、軍事、武術(shù)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

徐文長性格孤傲,不拘禮法,蔑視權(quán)貴。成年后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不順利,一生沒有考上舉人。直到與浙閩總督胡宗憲交往后,才得到一個施展才能的機會。

那時,東南沿海一帶倭寇活動日益加劇,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互相勾結(jié),以沿海的島嶼為據(jù)點,經(jīng)常登陸襲擊沿海的村鎮(zhèn),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徐文長早有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平素學過軍事、武術(shù)。倭寇作亂時,他以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身份,直接參加抗倭斗爭。他多次喬裝成農(nóng)夫、鄉(xiāng)民,冒著危險到倭寇營塞附近察看、探聽敵情,然后主動向有關(guān)的官員報告,并提出如何作戰(zhàn)的建議,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熱情。當時胡宗憲在浙江做地方官,兩人因此而相識。1556年,朝廷任命胡宗憲為東南軍務總督,主持從山東到廣東沿海的抗倭軍政。胡宗憲很器重徐文長的才華與能力,特邀請他到總督府作幕僚,負責起草文書,參與對敵作戰(zhàn)的謀劃。后來,胡宗憲施展計謀,挑動各路倭寇互相殘殺,并誘擒了倭寇頭子汪直、徐海。徐文長對此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至今,在浙江紹興一帶,民間還流傳著當年徐文長抗倭的一些故事。

有一次,倭寇騷擾到紹興。一位鄉(xiāng)民用計把倭寇騙到四面是水的一個河灘上,然后把南北兩頭的橋撤斷,河灘成了個孤島,倭寇被圍困在孤島上。當夜,紹興總兵俞大猷聞訊后,火速帶領(lǐng)水軍前來圍剿。倭寇背水一戰(zhàn),十分兇惡。官兵登上灘時,他們突然從隱蔽的草叢中跳出來拼殺。官兵退卻時,他們還放炮轟擊,使官兵傷亡慘重。俞大猷只好暫時退兵回到紹興城里,讓倭寇繼續(xù)困在河灘上。

這時,徐文長得到消息,立即來到俞大猷府上,俞大猷向他介紹了圍剿失利的情況。徐文長聽后,勸慰他說:“以徐某之見,圍攻不能操之過急。目前倭賊雖然陷于絕境,殊不知‘兵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強攻,他們一定會拼死求生。不如利用倭賊求生心切這一點,引誘他們上當,然后發(fā)揮我們紹興軍民熟悉水性之特長,則大事可成矣?!眱扇松陶劻艘粫?,確定了破敵的計謀。

倭寇在河灘上忍饑受餓地熬到黃昏,他們盼望同伙得知消息后前來救援,可一直見不到援兵的影子。這時,從東邊水面上漂來了三條空船。倭寇發(fā)現(xiàn)后喜形于色,高呼:“老天保佑。”等船漂到岸邊,倭寇們爭先恐后地跳上船去,扳著槳劃起來,不久劃到了寬闊的江面上。他們盤算著再過兩天,就可回到海上的營寨中了。

當船開到鑒湖江面最寬的地方時,忽然兩岸殺聲四起,一只只載著官兵的小船駛出河堤,包抄過來,但并不靠攏大船拼殺。倭寇想用炮擊,可目標太散;想要拼殺,官兵又不肯靠攏。他們只好拼命搖槳,向東逃竄。官兵不遠不近地跟著,也不發(fā)起進攻。不一會,倭寇的大船突然船底冒出水來,船邊劃邊向水中沉下去。原來是當?shù)貪O民的潛水高手早就等在這里,倭寇的船一到,便從水中潛過去,把船底預先安裝的大木塞拔掉,船自然就沉入水中。官兵們沒有費多大氣力,就把幾百倭兵消滅得干干凈凈。

徐文長智殲倭寇的事跡,很快在官兵鄉(xiāng)民中流傳開了。

解讀

徐文長故事是我國重要的機智人物故事之一,我國民間文學界素有“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長”之說,可見其影響之廣。徐文長不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錚錚,敢于反抗封建禮教,敢于同邪惡勢力作斗爭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辛棄疾上馬能殺敵

名言

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

——李希仲

故事

提起辛棄疾,人們都知道他是南宋的著名詞人,嘴邊會不自覺地吟出他的一些名篇詩句。也許,有的人還不十分了解,他也是抗金斗爭中的一名英勇戰(zhàn)士,有過一番驚天動地的壯舉。

公元1140年,辛棄疾出生于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那時山東已經(jīng)被金人所占領(lǐng)。公元1161年,金軍大舉南侵,22歲的辛棄疾在歷城南部山區(qū)組織起一支兩千余人的隊伍,起義抗金。他率領(lǐng)部隊,投奔到當?shù)仄鹆x軍首領(lǐng)耿京的帳下,為掌書記。有個叫義端的和尚,也組織起上千人的起義隊伍。辛棄疾原先與義端有過交往,他就來到義端的營中,說服義端也率軍投奔了耿京。一天晚上,義端忽然偷走了義軍大印,溜出軍營逃跑了。耿京大發(fā)雷霆,要殺掉推薦義端入伙的辛棄疾。辛棄疾對耿京說:“請給我三天的期限,讓我把這個叛徒抓回來。如果完不成任務,再處死我不遲。”耿京同意了。辛棄疾推測義端既然叛逃,肯定是要跑到金軍主帥那里去,出賣義軍的機密,好邀功請賞,于是朝金營方向追去,果然在路上抓住了義端。義端請求辛棄疾不要殺他,辛棄疾手起刀落,將叛徒的首級帶回了起義大營。耿京因此更加器重他。

辛棄疾又向耿京建議,盡快與南宋政府取得聯(lián)系,使得義軍能與南宋的官兵互相配合,更有效地抗擊金兵。耿京采納了辛棄疾的意見,公元1162年派賈瑞、辛棄疾等人攜帶正式文書前往南宋聯(lián)系。正在建康(今南京)慰勞將士的宋高宗趙構(gòu)接見了他們,正式委任耿京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委任辛棄疾為右承務郎、天平節(jié)度掌書記,并派人與他們一起北上傳達朝廷的意旨。辛棄疾等人走到海州(今江蘇東??h附近)時,忽然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在他們南下期間,起義軍內(nèi)部發(fā)生了重大變故,叛徒張安國伙同邵進密謀殺害了耿京,投降了金人,當上了金人的濟州知府。辛棄疾義憤填膺,跟眾人商量道:“我是受耿帥委派來投奔朝廷的,沒料到出了這樣的變故,叫我怎么好向朝廷交待呢?”他邀約海州統(tǒng)制王世隆,帶領(lǐng)50人策馬朝濟州奔去,闖入駐扎著五萬兵士的金營之中。當時,叛徒張安國正與金將飲酒,辛棄疾一下子抓住張安國,把他牢牢地捆綁在馬上,連夜押回建康。辛棄疾勇闖敵營的壯舉,受到人們的熱烈稱贊。當年辛棄疾才23歲。

此后,辛棄疾在南宋當了近20年的地方官,他多次向朝廷獻策,為北伐收復失地提出了一整套方針策略,可惜并沒有得到朝廷的應有重視。而他報效祖國的壯志卻歷久不衰,一有機會,就大刀闊斧地干一番事業(yè)。公元1180年,他在湖南作地方官時,發(fā)現(xiàn)西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乘著宋朝的內(nèi)外交困,也常來騷擾掠奪。于是他上奏朝廷,在湖南“起蓋寨柵,招步軍二千人,馬軍五百人”,組建起一支飛虎軍,用于防守。招兵買馬、修營安寨需要一大筆經(jīng)費,他四處籌措,很快就籌到了。朝廷中有些權(quán)貴反對他建飛虎軍,多方阻撓,他卻更堅定地辦下去。權(quán)貴們動怒了,發(fā)下一道皇帝的金牌,責令辛棄疾立即停止。辛棄疾接到金牌,把它放到一邊。他找來具體監(jiān)辦的人,責令他在一個月內(nèi)修建好飛虎軍的營房,違期按軍法處理。營房終于按期完成了,辛棄疾這才把具體情況上報到朝廷,皇帝最終沒有追究他抗旨的罪責。不久,他被罷官回鄉(xiāng)閑居。

公元1207年,辛棄疾已是68歲高齡,朝廷又想起師北伐,命他到臨安共商大計,不料他已臥床不起。9月10日,辛棄疾帶著壯志未酬的終身遺憾,離開人世。

解讀

辛棄疾一生主張抗戰(zhàn),愛國之志至死不渝。

辛棄疾流傳下來的詞有六百多首,以其激昂的愛國熱情與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達到“豪放”派的藝術(shù)頂峰。他的摸魚兒、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等雄健詞章,都是他愛國主義精神的藝術(shù)體現(xiàn)。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