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杰
武昌軍政府內(nèi)務部長
楊時杰,字舒武,1881年生,湖北洪湖人。1905年赴日本留學,經(jīng)吳昆介紹加入同盟會。后在東京參與組織“中國革命實行派共進會”(簡稱“共進會”),堪稱革命團體共進會諸元老之一。
1908年,革命黨人集會于日本東京“經(jīng)世學社”商討回國發(fā)動起義地點,主張在邊疆地區(qū)進行者眾。唯楊力排眾議,力主“起義地點非武昌莫辭”。并申言道:“武漢乃國中九省通衢、南北樞紐之地;有兵工廠,且楚望臺儲蓄軍械;有新練陸軍及多數(shù)軍校出身的將才;還有官錢局、造幣廠、漢口商場尤為無上餉源……茍舉兵,當可震動全國,推翻清室;即不就,亦可背城一戰(zhàn),張我聲矣?!毖援?,眾愕然。有人譏之“理想”,有人斥其“說夢”。楊忿,仍密約劉公返鄂,抵漢后,劉病返襄陽,楊則為在武昌發(fā)動起義四處奔走呼號。
武昌首義后,黨人擁黎元洪為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初上臺后,心猿意馬,改組革命黨人事前議定的領導班子人選,讓立憲派紛紛擠進革命政府。革命黨人雖與之斗爭,但終難挽大局。楊憤然不平,疾言“決不可以革命之重任委不革命之人”。1912年元月,原清末遺老馮開溶去內(nèi)務部長職,從議舉楊時杰接任;但內(nèi)務部舊員居多,不愿受黨人領導,以致楊到任后,屬員拒不移交。楊暗想,本不欲任此部長,事既至此,豈能妥協(xié)退讓!故在軍界黨人的支持配合下,于2月以武力接收而上任,給舊勢力以迎頭痛擊。
1911年11月,廣東都督胡漢民致電黎元洪,請聯(lián)名通電海外,歡迎孫中山回國主政。黎猶豫不決。湯化龍乘機建議電迎康有為、梁啟超回國主政。楊時杰慧眼識破立憲派排擠打擊革命,企圖篡奪革命果實的勾當,急約蔣翊武、蔡濟民等革命黨人見黎,慷慨陳辭,曉以利害。楊說:“康梁乃保皇干將。吾等革命之目的在于推翻帝制。公為革命軍之首領而擁戴?;庶h之要人,將何以自解?”問得黎元洪尷尬不已,慌忙辯解。最后方下決心電通孫中山回國主政。
1911年11月,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楊時杰與居正、王正廷、馬伯援、胡瑛等作為湖北代表赴南京開會,商議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選舉大總統(tǒng)。當臨時政府副總統(tǒng)未舉定之前,有人鼓動反對臨時政府,意擬讓袁世凱與黎元洪早日結合。黎此時尚未得到副總統(tǒng)職位,心懷不滿,故亦任其所為。嗣黎當選副總統(tǒng),楊代表南京臨時政府送黎之當選證書及印信回武昌時,黎大宴賓客于武昌平湖門。席間,有安徽籍孫發(fā)緒者在會上指責南京臨時政府,以湖北礦產(chǎn)及賦稅去抵外債。有人偏聽偏信,隨聲附和并主張用湖北全體名義通電反對。楊怒不可遏,拍案痛斥:“孫發(fā)緒是安徽人,尚知愛湖北;我為鄂人,難道不愛湖北?孫說全屬捏造,意存挑撥。民國初建,安忍出此?即不是敵人,也屬別有用心,我不署名誰敢用湖北全體名義?”與會者皆大鼓掌稱快。黎元洪深知眾怒難犯,急令孫發(fā)緒退席。
根據(jù)臨時法約,楊時杰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宋教仁遇刺后,楊應孫、黃電召,投入“二次革命”,并加入了中華革命黨。袁死黎繼,國會重開。楊集革命同志二百七十余人,組織“丙辰議員俱樂部”。時英、法等國邀約中國對德宣戰(zhàn)。許多人反對。內(nèi)閱總理段祺瑞將此提交國會討論,楊時杰毅然組織丙辰議員俱樂部議員挺身而出,力主對德宣戰(zhàn),使我國最終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
楊時杰武昌軍政府內(nèi)務部長
1922年,黎元洪再任總統(tǒng),楊復任國會議員。楊聯(lián)系面廣,且具一定影響力,故時人喻與楊過從甚密,志趣相投者為“三十三號議員團體”(因楊寓北京某胡同三十三號)。楊不但不避,反樂為該團體的中心人物。曹錕賄選總統(tǒng),凡國會議員投其一票,賄銀五千元。議員中,見利忘義者不乏其人,鄂籍議員下水者亦不鮮見。唯楊時杰率“三十三號議員團體”成員一百三十余人,倡議拒賄,并集體拒賄。
楊時杰曾助居正反蔣。居正下獄,楊潛回鄂,仍時將反蔣之情流于詩詞之中。曾作“嘲縉云寺山門石獅”一首,詩中喻蔣為“山門石獅”斥其別無長物,只可“萬歲千秋”地“獨守山門”。皖南事變后,楊假山僧之口作“無題”詩,揭示蔣管區(qū)之暗無天日,譽共產(chǎn).黨新四軍為太白星。詩曰:
夜不成眠起誦經(jīng),狂風一陣似雷霆;
杖黎步出觀天象,驚失東方太白星。
1942年春,楊時杰奔父喪回洪湖,結識新四軍李藺田、范精秋、陳秀山等,遂交往甚密。楊聲言:“團結抗戰(zhàn),何罪之有?只要能促進抗戰(zhàn)勝利,死亦無足懼之?!辈⒁栽娧灾荆纭笆职牙玟z抗日頭”,一語雙關,表其抗日之激情。
新中國成立后,楊時杰歷任中南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文史館館員、湖北省政協(xié)委員,1956年病逝于武昌。
楊洪勝
辛亥武昌首義三烈士之一
楊洪勝,亦作宏勝,字益三,1875年生,湖北谷城人。8歲喪父,9歲時母殘,家貧,隨舅父學打鐵手藝。稍長到南河白鶴觀渡口駕船擺渡。
1903年投巡防營當兵,后被選入新軍第八鎮(zhèn)十五協(xié)三十標當兵,1906年升正目(班長)。1911年3月加入文學社,奉組織之命請長假離營,在右旗后門的中和門路(今首義路)開店,店名楊洪勝雜貨店,為取送情報的秘密活動據(jù)點。
9月,軍事指揮部成立,負責交通聯(lián)絡與外勤。10月9日,接受向工程營運送炸彈的任務。下午4時后,用竹籃攜炸彈前往工程營,恰遇營值日隊官黃坤庸在營門口,守衛(wèi)營門士兵不敢放楊進入,楊只好回雜貨店再等機會。不料回店時店內(nèi)已有軍警守候,隨即轉身外走。然軍警起身緊追不舍,楊被追到紫陽湖附近,向后扔了1枚炸彈,不幸自己受傷被捕,押解至督署。
次日凌晨,繼彭、劉后第三個受審,楊重傷在身,面部已燒焦,主審官鐵忠問楊同伙還有哪些人,楊怒斥道:“除了你都是我的人!”鐵忠氣極即寫斬首旗牌,楊高呼:“好,只管殺!你們的末日就要到了!”臨刑前,楊高呼:“同胞們,都起來革命呀!為了救國,死也值得……”
1912年,其靈柩用炮艇由武昌運回谷城,安葬在高寧廟后山。
1931年湖北省政府建彭劉楊三烈士亭于武昌原烈士就義處。后武昌平閱路改名彭劉楊路。1981年,因原亭破舊,市人民政府撥款重建,并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篤生
湖南革命團體愛國協(xié)會會長
楊篤生原名毓麟,號叔壬,1871年生,湖南長沙人。
楊篤生十五歲中秀才,后肄業(yè)長沙岳麓、城南等書院,泛覽文學、歷史等各類書籍,尤其留意于經(jīng)世致用之學。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中清軍失利,楊篤生感憤時事,作江防海防策,痛詆清朝政府中投降派的誤國。1897年中舉,第二年參加會試后,以知縣分發(fā)廣西,沒有去上任,被聘為湖南時務學堂教習,與梁啟超等一起昌言變法。戊戌政變發(fā)生,清朝政府查拿改良派人士,楊篤生逃到鄉(xiāng)下躲藏起來。
1900年之后,楊篤生在湘紳龍湛霖家教館,常私購禁書,于深夜中偷讀,思想境界隨之大為開闊。他認識到要改造中國,必須具有“世界之知識”。1902年東渡日本,先入弘文學院,后入早稻田大學學習。這時,他交游漸廣,思想逐漸轉向革命,曾與黃興等共同創(chuàng)辦游學譯編雜志,介紹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又曾寫作并出版新湖南一書,批判康、梁等的保皇言論。他呼吁湖南“中等社會”(指知識分子)奮起“排滿”,熱情地謳歌“破壞”,認為世界各國中“破壞”精神最強的要數(shù)俄國的“無政府黨”。1903年拒俄運動中,他報名參加拒俄義勇隊,后又參加了軍國民教育會,被推為江南一帶的“運動員”,負責籌備經(jīng)費與聯(lián)絡同志。為模仿俄國“無政府黨”從事暗殺的做法,他與蘇鵬等在橫濱秘密設立了炸藥制造所,學制炸藥。一次,因失慎炸傷一目。1904年夏,他與蘇鵬、張繼等潛入北京,計劃在頤和園至西直門的路上炸斃慈禧太后。一直窺伺了四五個月,終因無隙可乘,帶著失望與憤懣的情緒離京赴滬。
楊篤生到滬后,和蔡元培、章士釗等設立秘密機關,繼續(xù)研制炸藥,同時聯(lián)絡各省留日同志,策應黃興等在長沙發(fā)動的起義。10月,長沙起義因事機泄漏失敗,黃興脫險來滬,在新閘路余慶里設立愛國協(xié)會,作為華興會的外圍組織。楊篤生被推為會長。次月,萬福華刺王之春案發(fā),余慶里機關被搜查,楊篤生被列入追捕名單,但幸得脫走,自此改名守仁。
在幾經(jīng)挫折后,楊篤生認為在邊遠地區(qū)發(fā)難不如在首都收效快。因此,他再次入京,以任譯學館教員為掩護,計劃從事“中央革命”。不久,應趙聲要求,到保定與吳樾等共同組織北方暗殺團(軍國民教育會保定支部)。當時,吳樾等只知道用手槍,楊篤生向他們提供自制的炸彈,并一起入山進行試驗,1905年了7月,清政府準備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這一消息傳出后,楊篤生與吳樾策劃對他們施以暗殺。于是,先由楊篤生活動,謀得載澤隨員職務,以為內(nèi)應。9月24日,吳樾在北京正陽門車站謀炸五大臣未遂,壯烈犧牲。清政府大肆搜索,但沒有懷疑到楊篤生。12月,五大臣啟程出洋,楊篤生隨行到日本,與黃興、宋教仁、張繼等見面商量,決定辭去隨員職務。其后,楊篤生回到上海,設立江海交通機關。1906午6月,他正式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7年4月,楊篤生與于右任等在上海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他所寫的社論和“時事小言”大膽潑辣,言人所不敢言,很受讀者歡迎,當時有人譽之為“公之文欲天下哭則哭,欲天下歌則歌”。同年5月,報社被鄰近火災延及,倉促中楊篤生從樓上攀緣電桿而下,幸免于難,但機器、財物大部分損失。災后,于右任離社,剩下楊篤生辛苦支撐局面。他有時就睡在鉛字架旁。
楊篤生湖南革命團體愛國協(xié)會會長
1908年春,楊篤生被留歐學生監(jiān)督蒯光典聘為書記,隨行至歐洲。1909年冬,蒯回國,楊篤生改入蘇格蘭的愛伯汀大學學習,同時任民立報歐洲特約通訊員,為國內(nèi)讀者介紹西方工黨、社會黨、無政府黨的活動情況。經(jīng)過考察,楊篤生終于認識到了無政府主義者“排斥國家,排斥愛國論”,“足以渙散國人進取之心”。1911年4月廣州起義失敗,時楊篤生適患頭部浮腫病。他聽說黃興戰(zhàn)死,非常悲傷。后來,得到確訊,知道黃興無恙,才略感安慰。不久,又傳聞列強有瓜分中國之說,他深受刺激,病勢加重。正在這個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了同在愛伯汀留學的章士釗與?;庶h人有來往,因而和章發(fā)生沖突,關系決裂,精神上再度受到刺激;同時,又因服用硫磷類藥物過多,遍體熾熱,痛苦難忍。他便買票至利物浦,想覓一手槍,乘船歸國,“尋一民賊死之”。但又覺得海天萬里,非旦夕可達,于是,就遺書給在倫敦的吳稚暉,告以“腦炎劇發(fā),不可復耐,有生無樂,得死為佳”,囑他將自己所存英幣百鎊代為捐獻,作為革命黨人開辦小型炸彈廠的基金,或寄給黃興,解決他經(jīng)濟上的困難。
1911年8月6日,楊篤生在利物浦??谕洞笪餮笏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