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兒童教育 >3歲決定男孩的一生 > 第二章 3歲看大—不要忽視3歲前的兒子
第二章 3歲看大—不要忽視3歲前的兒子
作者:宋云   |  字數:12367  |  更新時間:2009-12-14 15:11:29  |  分類:

兒童教育

在男孩的教育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忽視了3歲前這段關鍵的時期。有些家長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有些則是老觀念作怪,他們認為男孩到六七歲再開始重點教育也不遲,理由是:7歲之后的孩子才會顯現出明顯的發(fā)展走向,才能因材施教。豈不知,這正說明了親子教育越早越好的重要性嗎?3歲之前的男孩就像水,你給他的容器是什么樣,他就會變成什么形狀,具有最大的可塑性。3歲之前的男孩就像一粒神奇的種子,他將來的成就,取決于你提供的土壤。不要忽視3歲的男孩,就是要求家長在他們的性格與興趣還未定型時,進行最佳時機的介入,給予最充足的關注。3歲前男孩教育的重點

劉女士的寶貝兒子小偉年滿3歲了,長得健康可愛,該上幼兒園了。本來是件挺高興的事,她卻逐漸感到了非常大的苦惱。原來,由于劉女士在外地工作,遠離家鄉(xiāng),且工作很忙,小偉出生之后就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料。一直到他3歲,爸爸媽媽都很少有時間和兒子單獨相處。

現在把他接到了城市,送進了幼兒園,經過幾個星期的觀察,夫婦倆發(fā)現問題特別嚴重??纯聪旅媪谐龅某霈F在小偉身上的這些問題,也許家有寶貝的您,也會感到似曾相識:

因為爺爺奶奶特別慣他,現在跟父母在一起的小偉,還是像跟老人在一起那樣,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老打爸爸媽媽,有很強烈的疏離感,動不動就嚷著去找爺爺奶奶。

劉女士和丈夫不知道該怎么跟小偉親近,經常感到陌生。

講道理不聽,只有打他一兩下,小偉才聽話。

劉女士叫他寶貝,小偉馬上糾正,說:“我不是你的寶貝,是爺爺奶奶的?!?/p>

不知道小偉想要什么,也不清楚該怎么糾正他的一些“壞習慣”。

……

其實問題并不復雜,原因就是劉女士夫婦錯過了3歲之前最重要的親子階段,一是沒有利用這段時間來充分建立和小偉之間的親子關系;二是錯失了這個關鍵的教育機會,在爺爺奶奶老式的教育環(huán)境下,小偉養(yǎng)成了很多“不良習慣”,現在想糾正過來,已經相當困難了。

男孩3歲之前的教育,就是這么的重要,因為他們天生擁有固執(zhí)的牛脾氣,一旦養(yǎng)成了某些習慣,具備了某種趨勢,培養(yǎng)了某些興趣,就很難再更改。

那么,對3歲男孩的教育,又有哪些重點呢?

我的建議是:抓住主干,淡化具體。

抓住主干——重心放在寶寶的身心健康和與父母的良好互動上,努力培養(yǎng)寶寶開朗的性格;

淡化具體——對寶寶具體的興趣,不要加以太嚴格的限制,可由著他們的性子進行嘗試,并且不要過多干涉,在一個大的原則框架內,可任由寶寶“盡情盡興”。

其中,又需要注意很多的規(guī)則和技巧,你也要好好把握哦!

你需要做到:

第一,多擁抱你的寶寶。

小男孩剛出生一個多月時,就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他很想爬來爬去不受約束,也很少專注媽媽,看上去一點不需要媽媽去抱他。其實,這時的男孩比女孩還需要更多的擁抱。尤其1歲半之前,怎么寵愛他都是不過分的,擁抱寶寶,會讓他有更充足的安全感,依靠感,從而讓他冒險和創(chuàng)造的天性激發(fā)得更充足。

這時的寶寶,他看我們眼睛的時間少,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他更喜歡看那些移來動去的物體,有些家長在這方面,就常會陷入一個誤區(qū),覺得男寶寶是希望大人不要管他。可實際上,男孩的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情感也比女孩更脆弱。3歲之前的男孩的內心,一點也不“堅強”,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

經常擁抱他,通過肌膚的觸摸,讓他得到心理的滿足,獲得巨大的安全感。有時,我們還會抱著他四處走走,讓寶寶在你的懷抱里看看這個世界,效果會更好。

擁抱,這可是培養(yǎng)男孩健全性格的重要一步喲!

第二,多和寶寶互動,增進親子關系。

在以前中國的親子傳統(tǒng)中,家長都希望孩子安安靜靜,只要待在一邊老老實實就行了,缺乏和寶寶的互動性。事實上,這不利于寶寶未來的心理成長,會埋下性格孤僻的種子。特別是在3歲之前,家長應該時刻注意和寶寶的互動游戲,以增加和寶寶的親子關系。

我們應該想到,小男孩就像遠古時期的英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也需要源源不斷的驚喜。適當的互動,會促進寶寶大腦和肌體的健康發(fā)育,增加寶寶的空間判斷以及思維的能力,還能積累寶寶的感官經驗。

更現實的,是可以增進寶寶和你們的感情喲!

第三,讓寶寶走進集體。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作為獨生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家長不愿讓寶寶參加集體行動。像小偉這樣寄居在爺爺奶奶家里的孩子,更是如此了,因為父母都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基于安全第一的心理,把他看護得像一只籠子里的小鳥一樣,始終都是一個人,連小伙伴的影子都看不見,時間久了,性格怎能健全呢?

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的天性是開放的,是有領導欲的,也是需要融入集體的。3歲之前的男孩,更需要培養(yǎng)他們在集體中的相處能力,哪怕他們還沒有明顯的集體意識,哪怕他們總是跟小伙伴發(fā)生糾紛,也比始終讓寶寶獨居在家效果要好。

讓寶寶走進集體,培養(yǎng)他們在社交、生活方面的潛意識,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學會愛,學會交流,并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此,在他們將來需要處理團體關系時,就能更快地接受社會的復雜,更容易理解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

在男孩的性格培養(yǎng)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第四,給寶寶一個優(yōu)秀的男性偶像。

3歲之前的男孩,他的世界里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形形色色,從早到晚圍在身邊。她們當然會給寶寶最好的照顧,但作為天性陽剛的小男孩,小男子漢,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一個優(yōu)秀的男性偶像,可以讓他模仿,并且在潛意識中樹立一個成長的榜樣。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都需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的榜樣。3歲之前,這個最好的榜樣就是父親,或者舅舅。當你的寶寶突然對你說:“媽媽,我喜歡和爸爸在一起。”你不應該感到失落,而是應該感到欣喜,因為他已經把爸爸作為了他的榜樣,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成長和樹立,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現在還當仁不讓地充當兒子保護神的媽媽們,請多讓寶寶和他的爸爸交流吧!

第五,培養(yǎng)寶寶的同情心。

聽起來,這一條不像是我提倡的主干部分,因為對于一個人來說,同情心是很具體的一種美德。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格外重視,因為一個富有愛心的寶寶,他會在7歲之后的飛速成長中,更快捷、更成功地融入集體,成為一個受集體歡迎的男子漢。

比如,一只小貓生病了,別的孩子都試著去撫摸它,希望它快點好起來,而你的寶寶卻冷眼旁觀,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甚至,他還可能去故意傷害它。如果家長對寶寶的這種表現視而不見,那就很危險。因為這是典型的缺乏同情心的行為,長此以往,你的男寶寶有可能養(yǎng)成生性冷酷的性格,并且因此不合群,被其他小朋友排斥,引起一系列的連瑣反應。

男孩本來就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表達內心的關切,在3歲之前,特別需要家長利用一切機會去向他灌輸愛心和同情心,從而讓你的寶寶比其他人更快地學會感恩,帶著一顆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進入他的少年時代。

怎樣為3歲的兒子開發(fā)智力

聽起來,這讓人苦惱,因為3歲前的小男孩,他們讓人難以琢磨,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摸不清他的小腦袋瓜里,裝著多少秘密。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對這個小家伙還不太了解。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對人一生的智力發(fā)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千萬不能錯過。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年齡越大,智力開發(fā)的難度就越大。男孩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就是在3歲左右。

明明已經14個月了,卻還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爸媽拉著他,他才肯走。而且,明明的膽子特別小,走起路來好像也沒重心,東搖西晃,看上去像掌握不了平衡。媽媽李女士擔心他腦部的發(fā)育有問題,就帶著他去了醫(y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結果醫(yī)生告訴他,孩子各方面的身體發(fā)育正常。

李女士困惑了,既然如此,為什么明明的表現這么異常呢?

醫(yī)生告訴她:“孩子不是大腦出了問題,應該是你們家長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很多地方沒有到位,造成了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滯后,已經14個月了,還表現得像6個月的孩子一樣?!?/p>

那么,怎樣為3歲之前的兒子開發(fā)智力呢?這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因為3歲之前的男孩,是學不進任何細化的東西的,他們只有兩個興趣,一個是玩,另一個是吃。玩得好,吃得好,孩子才有好心情。

說對了,3歲前的智力開發(fā),就是圍繞著這三個方面:玩,吃,好心情。

合適的玩具

適合寶寶的玩具,是智力開發(fā)的最佳工具。一方面,家長要考慮寶寶的興趣,為他們購買喜歡的玩具;另一方面,家長要選擇那些益智類的、能夠開發(fā)寶寶智力的玩具。將興趣與益智結合起來,讓寶寶在玩的過程中,獲得智力的開發(fā)。

需要注意的是,玩具不一定就要追逐時尚。比如上世紀80年代,流行兩種非常好的益智玩具:九連環(huán)與華容道。九連環(huán)是九個連環(huán)套串在一起,要想解開它并非易事;華容道是出自三國演義關羽在華容道捉放曹操的故事,要走出這華容道可得費一番思量。在當時,不僅小孩子,就是很多成人,也對這兩件玩具非常著迷,可見它們的益智作用。

合理的食物

孩子愛吃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嗎?不一定。在開發(fā)智力時,作為父母,我們要隨時隨地了解寶寶的需要,解除他的不愉快,以最敏銳的感覺判斷他需要什么。這是父母親子教育成功的開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父母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德國有句諺語:“人的性格取決于食物?!笔澄锿说穆撓担P系到方方面面,尤其寶寶,不僅是性格,還包括健康和智力。3歲前的男孩,大腦的發(fā)育還在進行,全面而充足的營養(yǎng),是發(fā)育健全的基礎。所以,家長要具備“菜食益智”的意識,通過食物的合理搭配(后面我們會詳細地談論),讓您的寶寶擁有最強勁的成長動力。

比如一位成功的父親,在他的兒子4個月的時候起,就已經在食物方面進行科學搭配。在孩子吃母乳前,先給一點蜜柑汁,后來又添加點香蕉泥、蘋果泥、胡蘿卜泥、青菜粥等。再過一段時間,開始給他喂湯,吃熟雞蛋、馬鈴薯等。另外就是谷類食物,這是寶寶最好的食物,雖然他不太愛吃,但這位父親經過一些變通,合理的搭配,成功地讓兒子喜歡上了這些食物。而且,這位父親的一個原則是,直到寶寶兩周歲之前,不讓他吃肉。

在他的堅持下,兒子從小就成長得比同齡孩子健康和過得快樂,特別是思維方面,反應更快,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后來,他的孩子還獲得了當地市一級數學大賽的一等獎。這與他從小就堅持的食物益智是分不開的。

人們總以為,給寶寶開發(fā)智力就要讓他們接觸書本,識字,聽音樂,學繪畫。其實,這只是益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寶寶從初生的嬰兒漸漸長大,這個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益智的范疇。

就拿孩子吃東西來說,人們總以為吃得越多越好,越有益于健康,越能增長智力。以為孩子只要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就行了。但卻不知道,吃得過多,吃得過偏,都會有礙大腦的發(fā)展。

遺憾的是,至今許多父母,包括一些教育專家,都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健康的心情

健康快樂的心情,是孩子的智力正常發(fā)展的最重要的保障。我們可以這么講,3歲之前的小男孩,他可以穿不好,他也可以沒什么好的玩具,但卻不能沒有一個健康的心情。

物質上的供給,需要家庭條件的支撐,不是每一對父母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但精神上的給予,是每個家庭都有條件做到的。請家長們記住這句話:健全的智力產生于健全的精神。如果我們時刻都給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幸福和滿足感的環(huán)境,讓他每分每秒都能擁有快樂成長的感覺,他的智力發(fā)展一定就是健康的,即便不能成為一個天才……嘿,難道我們的寶寶一定要成為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嗎?

不能錯過最重要的語言發(fā)展期

一位年輕的媽媽,兒子剛出生時,高興得像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到3歲左右的時候,她臉上的憂慮之色卻越來越濃了。因為在兒子的語言方面,她遇到了一連串自己看不明白的問題:

寶寶最近說話總是很著急,有時想跟媽媽說什么,連著叫好幾聲“媽媽”,卻沒有下文;

在發(fā)音方面,相比同齡孩子,寶寶明顯有些遲緩,似乎總需要先思考一下,消化一下;

寶寶也會主動把在幼兒園剛學的故事講給爸媽聽,有時講得既完整又清楚,但更多的時候,爸媽鼓勵他再講的時候,寶寶卻以不會講為由推辭,讓爸媽很失望;

每天,爸媽都會教寶寶認識很多字,做發(fā)音練習,還會對他講故事,但據老師反映,在幼兒園,寶寶卻一點不愛講故事,甚至不愛說話,這一點都不像其他孩子。

這位媽媽很疑惑,也非常擔心,她懷疑兒子在語言方面出了問題。

她的擔心是有道理的,3歲前的男孩,處在最重要的語言發(fā)展期,這時家長是否能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決定著他們在語言方面的進步速度。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在這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

通常,寶寶在12個月左右才會說出第一個單詞,記住,是單詞,不是單字。當然,其中存著一些個體差異,會有些孩子說話較早,但長到10個月時還不會叫人,也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家長平時多跟他交流,提供比較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就可以了。

1歲之前:建立良好的語言發(fā)展水平,最重要的是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土壤肥沃,種子才能長得好。這個道理,一定要貫徹在親子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語言。家長平時要注意多和寶寶交流,及時發(fā)現孩子的需要,對孩子的反應要有反饋。平時,給寶寶聽一些故事的碟片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讓寶寶聽得過久,適可而止最好。

18~20個月的寶寶處于詞匯發(fā)展的迸發(fā)期,進入了吸收、儲存、理解和求知的重要階段。寶寶的理解能力很強,能夠講出第一批能被他自己理解的詞,標志著他進入了語言發(fā)展期。這也是一個逐漸分化的過程,寶寶首先獲得的是籠統(tǒng)或一般的語言規(guī)則,然后逐漸地分化成較為細致和具體的規(guī)則,一直分化到成人語言水平為止。

20個月之后,寶寶不再是被動地模仿成人的語音,而是成為了語音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寶寶會努力地想表達出一些新鮮的意思,而不是僅靠父母已經提供的詞組。這時,寶寶的發(fā)音就會出現一些錯誤,甚至在語言的表達方面,會給你一種略為遲鈍的印象,就像上面那位媽媽遇到的,但這是正常的,是寶寶在嘗試獨立思考的結果。寶寶關注的已不僅僅是單純的表達,還有他自己的思考和對語言的組織了。

1歲到2歲:平時和寶寶說話時,家長要盡量多用一些簡單的詞匯、較短的句子。而且,最好多采用一些語調夸張的嬰兒式語言,去向寶寶的興趣靠攏,更多地需要重復,引起寶寶的注意,利于他的接受,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2歲到3歲:這時,家長可以通過各種具體的方式,比如玩具、周邊事物或有趣的繪圖,嘗試讓寶寶進行詞義的理解,讓他學會正確地使用語言,理解語言。但是,句法的介入仍需推遲,寶寶在3歲之前最需要的是鍛煉語言意象的理解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多用比喻的方式來讓寶寶使用詞,讓寶寶由一個事物,聯想到更多的事物,并用一個合適的詞語把它們串聯起來,這對他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會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寶寶的語言準備期,還分為產生和理解兩個方面的準備。

語言的產生

1.反射性的發(fā)聲:比如嬰兒的哭聲,1個月內的新生兒的哭聲是未分化的,天性使然,而1個月之后嬰兒的哭聲,則逐漸帶有條件反射的性質了。從第5周開始,嬰兒開始發(fā)出一些非哭叫的聲音,顯示出了發(fā)音器官的偶然動作,像類似后元音的a、o、u、e等,隨后則是輔音k、p、m等。這說明,他們在為說話做著有條不紊的準備。

2.呀呀學語的階段:大約5個月左右,寶寶就進入了呀呀學語的階段,就是類似于成人語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節(jié)的重復。這些聲音對寶寶來說沒多大意義,但他們卻以發(fā)音做游戲而得到快感。

語言的理解

1.語音的知覺:你可不要以為剛出生的寶寶什么都聽不懂,嬰兒對語言的刺激非常具有敏感性,可以很快從家長的話語中感知你的情緒和意圖,盡管是較為模糊的感知,但幾乎是與你的發(fā)音同步的。他們對家長說話語氣和情緒的理解能力,可是天性的。

2.詞語的理解:到了八九個月時,寶寶已經可以表現出能聽懂成人的一些話,并能作出相應的反應。比如媽媽抱著寶寶問:“爸爸在哪里呀?”寶寶會馬上把轉向爸爸的方向。如果你對他說“拍拍手”或“搖搖頭”,他也會做出相應的動作。這說明寶寶從語音知覺開始,慢慢生出了詞語理解的能力,并能對語言情境做出正確的反應了。

經過以上的分析,您就應該清楚,當寶寶度過他1歲的生日以后,他就將進入主動性語言發(fā)展的階段。也就是說,寶寶已經可以跟他的爸爸媽媽進行主動交流了,他很想,并且已經能表達他內心的想法,盡管他的語言能力只是起步,但他一點也不想被爸爸媽媽在這方面忽視哦!

還等什么呢?趕緊為寶寶準備一份有趣的語言大餐吧!

兒子的腦袋里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樂樂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聽故事。有一天,陳先生下班后,從幼兒園把3歲的寶貝兒子接回家,電視里的動畫片還不到播放的時間,樂樂照例又纏著爸爸給他講故事了。恰巧,陳先生今天的心情不太好,有點不耐煩地一邊看著手中的報紙,一邊心不正蔫地講道:

“森林里有一只大黑熊,在樹上飛來飛去……”

故事剛開始講述,就被樂樂打斷了:“爸爸,你說錯了,大黑熊不會飛!”

于是,陳先生放下手中的報紙,認真地問:“為什么呢?”

樂樂一本正經地回答:“因為大黑熊沒有長翅膀??!只有長翅膀的動物,才會飛呢!”

“兒子,你真聰明!說一說,都有哪些長翅膀的動物會飛呀?”陳先生意識到,這是一個考驗兒子的好機會。

“嗯,有蝴蝶,蜜蜂,燕子,麻雀,還有老鷹……”

爸爸偶爾講錯的一個故事,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兒子智慧的匣子,一口氣把他知道的會飛的動物全說了出來。陳先生吃驚得張大了嘴巴,他沒想到兒子的小腦袋里,竟然裝著這么多的知識,連他也沒意識到,自己的寶貝兒子變得這么聰明了!

這件事對陳先生的啟發(fā)非常大,從此,他就經常有意識地給兒子把故事講錯,有時錯在開頭,吸引他進行反駁,鞏固他所學到的知識;有時錯在中間,激發(fā)他進行糾正,鍛煉他的思維能力;有時又錯在結尾,啟迪他進行想象,讓他來創(chuàng)造理想的結局。長期下來,樂樂思維方面的潛能得到了極大的挖掘,人人都夸他是個聰明的孩子。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克拉克,在培養(yǎng)寶寶的潛能方面,他提出了一項非常新穎的教育模式,就是希望家長創(chuàng)造一個有感應、有感情的環(huán)境,以利于寶寶潛能的發(fā)揮。

這個方法的要點有下面一些:

1.使家庭的氣氛輕松。

2.注意肢體語言。

3.為寶寶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機會。

4.不要控制寶寶,而是讓他有選擇的余地。

5.提供有挑戰(zhàn)性、有變化的思考活動。

6.讓寶寶有直覺的想象。

從這六點可以看到,父母提供的家庭環(huán)境,是寶寶的潛能是否可以得到最大限度開發(fā)的最重要的條件。在教導寶寶學習時,我們絕不要刻板地要求他一定做什么事,一定不能做什么事。而是要引發(fā)他內在的興趣,讓他去選擇,愿意自己去主動思考。如此,寶寶的學習能力就會隨之增強,他的潛能也會得到更好的開發(fā)。

作為父母,我們還需要給予寶寶更充足的信心。

首先,要做一個良好的示范,讓寶寶有一個可以模仿和榜樣,并且讓寶寶感受到那種歡樂的氣氛,愿意更多地思考。

其次,我們要給寶寶提供成功的機會,像足夠的工具,材料,還有給寶寶無微不至的關懷、贊美和鼓勵,始終成為他身后最有力的支持者。經常給予寶寶適當的贊美和鼓勵是絕對必要的,因為這正是在無形中肯定他們的能力,也鼓勵他們繼續(xù)發(fā)展。用這樣的方式,從小有計劃地培養(yǎng)寶寶,就可以增加寶寶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他的潛能。

在具體的操作上,我們提供給家長以下四種參考方式,可以循序漸進地刺激寶寶的大腦,幫助開發(fā)寶寶的潛能:

低級刺激:帶著(抱著)寶寶觀賞花草、聽音樂、逛公園,讓他傾聽大人的談話,有利于開啟寶寶的心智。

中等刺激:讓寶寶看電視大獎賽、戲曲或智力比賽、瀏覽圖畫,可培養(yǎng)寶寶觀察、欣賞、鑒別及語言表達能力。

高度刺激:讓寶寶參與到家長的集郵、攝影、收藏、插花、剪報、飼養(yǎng)小動物等活動中來,可以磨煉他的耐心和鼓勵他開動腦筋思考自己不懂的事物。

更高度刺激:適當讓寶寶參與讀詩、作畫、泥塑、演奏樂器、球類活動、搞小發(fā)明及航模等,可以培養(yǎng)他的求知欲、應急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不要強迫兒子屈服

李先生覺得,貝貝越來越難以管理了,因為不管什么事,貝貝似乎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一定會堅持到底,不想聽從爸爸的指揮。在李先生對兒子的教育計劃中,每天都是要抽出半個小時聽古典音樂的,父子倆并排坐在沙發(fā)上,一高一矮,傾心靜聽古風古色的音樂,深深陶醉。這是固定課目。他覺得經過這樣的熏陶,一定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兒子的心靈修養(yǎng)和音樂細胞,讓貝貝將來不僅成為一個男子漢,還能成為一個有品位的小紳士。

有一天下午,他帶著貝貝去小區(qū)的公園遛彎,天氣突變,下起了雨。他便和兒子回了家,像往常一樣,打開音箱。但這次,貝貝卻像窗外的天氣一樣,皺起眉頭,特別煩躁地走開,表現出根本不想聽的意思。為了向爸爸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拒絕,他還邁著小碎步走進房間,把自己關在了屋子里。

李先生格外耐心地去跟他解釋,勸貝貝出來聽一會:“兒子,聽爸爸的話,咱們今天就聽20分鐘,好嗎?聽聽音樂對你很有好處的,這個道理爸爸跟你說過不止一遍了哦!”

貝貝趴在床上,使勁地喊:“不好不好!我要玩水晶球,我不要聽音樂!”

李先生苦口婆心地講了十幾分鐘,仍然沒有效果。他很想發(fā)火,可是突然轉念一想,覺得還是不要強迫兒子屈服于自己的主張,就干脆地說:“那好吧,貝貝,既然不想聽音樂,爸爸就陪你玩水晶球吧?!?/p>

貝貝一下子喜笑顏開,馬上爬下來,自己去拿出水晶球,在客廳里玩了起來,邊玩邊說:“爸爸,我喜歡自己玩,不想和你一塊玩,行嗎?”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板上的兒子爬來爬去,玩得十分投入,好像家里就他一個人似的。

面對此情此景,李先生只能苦笑:“好吧,寶貝?!?/p>

像貝貝這樣的情況,不少家長都遇到過。孩子的心情,是六月的天,說不準什么時候,他就會突然蹦出一個新主意,想跳出你的手掌心。

隨著男孩的長大,他會越來越表現出不想服從父母安排的叛逆性。有時,你讓他往東,他偏偏朝西;你讓他打狗,他偏偏去捉雞。好像不管什么事,他都要跟你對著干,哪怕你的建議是正確合理的,是為他好,他也不想順從。

這就是典型的小男子漢的表現,不必大驚小怪,更不可氣呼呼地強迫兒子。家長要知道,強扭的瓜不甜,即便對他有利的事情,在他表示抗拒的時候,也不可動輒耍家長威風,讓他強制執(zhí)行。家長發(fā)火的時候,寶寶出于害怕挨打的考慮,和對爸媽的畏懼,一般也會順從,但他的心里是不服氣的。如果長期采用這類方法,對他的心理成長絕對有害無益。

對寶寶實行高壓政策的害處:

強迫兒子屈服自己的意志,會拉大他跟父母的心理距離,疏遠你們的親子關系。

經常采用這種粗暴的態(tài)度,會讓兒子的性格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甚至養(yǎng)成壓抑內斂的精神狀態(tài)。

這兩種不利的結果,我們的身邊可不少見,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小時候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生活過,長大后沒有活力,心理不健康,沒有主觀意愿和男孩該有的創(chuàng)造力,甚至有的因為性格的孤僻,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對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參考一下身邊的人和事,因為誰都不喜歡那些見風使舵、沒有骨氣的人。他們無原則地迎合別人,很容易屈服于權勢、金錢和領導意志,沒有一丁點的個人創(chuàng)造。對這一類人,我們是不是都很討厭呢?既然如此,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這樣的人,都想讓他們成為一個有原則、有骨氣、有主張的人。

所以,當家長在某些事情上的意見與孩子個人的愿意相左時,應該按照一個溫和的順序,依次采取下列方法和孩子進行溝通:

1.要有一個尊重孩子的心態(tài),對問題進行平等交流。

2.耐心聽取孩子的看法,并且和他一起分析是否合適。

3.如果孩子的觀點是錯誤的,家長應該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說服,平心靜氣地引導。

4.家長對自己的觀點,應該有張有弛,不能太堅持。如果孩子是對的,家長應該果斷地放棄自己的想法,做一個向兒子“屈服”的好家長。

當你向兒子“屈服”的時候,記住,千萬不要有失落感哦!因為這說明你的小男子漢做出了一次獨立的正確的選擇!

陪兒子研究一下他的新發(fā)現吧

當兒子向你炫耀他的新發(fā)明、新發(fā)現時,你會怎么辦呢?

有的爸爸會草草敷衍一句:“哦,是嗎……”然后繼續(xù)眼不斜視地盯著電腦屏幕,進行自己的工作。

有的媽媽會停下手中的針線活,拍拍兒子的腦袋,說:“別胡鬧……”接著就低下頭,專心地為丈夫織一件溫暖的毛衣。

還有的父母,可能會愛理不理,看都不看,就不耐煩地說一句:“去去去,別擋住電視機……”

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的場景,父母們都覺得,兒子已經夠頑皮了,他最應該老老實實地坐在沙發(fā)上,待在床上,規(guī)規(guī)矩矩地玩他的玩具,可不能胡折騰了。

你看,兒子費盡腦筋琢磨出來的新發(fā)明,在他心目中也許是一件偉大作品的一個創(chuàng)意,在父母眼中卻很可能換來這么一句“胡折騰”。

這種時刻,寶寶的心靈是最受傷害的,他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認可,哪怕是一句真誠的鼓勵也好。不然的話,都會讓他們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創(chuàng)造力受到沉重的一擊,或許就會從此消弭,黯淡。

寶寶興奮地向父母報告他的新發(fā)現,說明這些發(fā)現是如此的珍貴,它不僅表明寶寶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還表示他們正在積極地觀察和思考。但是,孩子的發(fā)現對于成年人來說并不新奇,我們已經見慣了風雨,在功利的物質世界里浸泡了太久,心靈已經麻木。因此,我們往往會以自己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發(fā)現,認為孩子就是孩子,玩性十足,哪怕他是最天真可愛的小男孩,是自己最寵愛的小寶貝。更令人痛心的是,父母往往把孩子的發(fā)現當做幼稚可笑的游戲而忽略掉。

其實,孩子各式各樣的新奇發(fā)現是他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而且,其中不乏很有價值的發(fā)現。

欣賞孩子的新發(fā)現,就是要讓我們善于觀察孩子,及時地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創(chuàng)舉。即便是一點點的進步,只要孩子為此感到高興,自豪,并跑到父母這兒,想與我們一起分享,我們都要像對待重大的發(fā)現一樣充滿熱情,去與孩子一起研究他的新發(fā)明,分享他的快樂和滿足。

在這個過程里,父母還需要表現出極高的賞識、對他的夸獎和激勵,鼓勵他發(fā)現更多的新事物,積極地探索這個世界的奧妙。

比如,當兒子拿著一只玩具,興沖沖地跑來告訴你:“爸爸,原來電動玩具的電池是按這個順序放的?。 ?/p>

這時,無論你在干什么,都應該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用充滿驚喜的眼神望著小家伙:

“是嗎,快讓我來看看,哇,真是這樣的??!”

“你真是細心,居然能夠發(fā)現別的小朋友不知道的知識!”

“寶貝,你真是聰明,你隔壁的小軍哥哥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可一點想不到呢!”

我們的小男子漢聽到父母的夸獎,感受到了我們的重視,他一定會堅定自己的信心,為此更加努力地去勤于思考。對于男孩健康的冒險天性,創(chuàng)意的思維能力,積極的上進態(tài)度,以及勇敢的探索精神,都是一種最好的鼓勵。

人們對有興趣的事情往往容易全身心投入,最易見成績。反之,則難有成就。人最可悲的是一生對什么都沒有特殊興趣和愛好,孩子最不幸的是父母憑主觀意志扼殺其興趣和愛好。孩子的興趣之苗一旦破土而出,作為家長就要精心呵護,不要讓其因“雜草”淹沒而枯萎,更不要隨意破壞它。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使一個人的智得到最大限度、最持久的發(fā)揮。

在這方面,最忌諱的就是家長粗暴地強制寶寶放棄某些興趣和愛好,堵塞寶寶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只要孩子的興趣不是有害或不良的,家長就要加以鼓勵和保護。而且,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他們一起分享發(fā)現與發(fā)明的快樂。

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慧眼,只要父母去賞識他,引導他,激勵他,他就總會給我們一些令人驚喜的發(fā)現。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天性的開發(fā)上,切忌考慮孩子將來的就業(yè)需要。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多掌握一些生存技能,也不分析合理性,就迫不及待地讓他學習各種才藝。如今,才藝培養(yǎng)已經成了寶寶教育的一項重頭戲。其實,才藝培養(yǎng)要根據年齡和接受能力來定。

3歲之前不應進行琴類練習

一些求藝心切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讓孩子學琴。甚至一些才2歲不到的幼兒已經有了學琴經歷。比如小提琴,它實際是需要單手拿琴站立演奏的,對寶寶的指力和臂力要求極高,對手及指頭尚小、力量不夠的3~4歲的寶寶來說過于勉強,所以5~6歲學習才比較適當。

還有鋼琴等樂器,一般要4~5歲才能開始學。而在2歲半至3歲半左右,是接受音樂啟蒙教育的最佳年齡。如果功利性過強地傳授樂器技能,反而可能得不償失。即便男孩,也是如此。

對此,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孔祥東說:“3歲以內的孩子,最好先不要接觸樂器,其實,像我自己也是等到了5歲半才開始學鋼琴的。彈鋼琴的時候,孩子眼看、耳聽,腳踩踏板,手腦并用,對培養(yǎng)兒童的早期協(xié)調能力很有幫助??茖W研究也發(fā)現,協(xié)調性好的孩子將來背課文、背英語單詞都快,記憶能力明顯地優(yōu)于其他孩子。但我并不提倡3歲以內的孩子過早地接觸鋼琴?!?/p>

根據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的一項調查,60%~70%鋼琴大賽獲獎者的初次學琴年齡在6~8歲,而其中只有一人年齡最小在3歲半,其中少部分在10歲左右。因此,音樂大師們均認為,在3~6歲才是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的最佳時期。

3歲之前可進行音樂節(jié)拍與旋律的感知教育

家長可以通過各種有趣味性的體育游戲活動,比如:小雞唱歌、造房子等,讓五線譜等基本的樂理知識一點一點地滲透到孩子的日常游戲活動中。在這樣的過程中,適當鍛煉孩子的肢體發(fā)育。

寶寶在2歲半至3歲半的時候,是音樂啟蒙的最佳年齡。期間完全可以不通過樂器學習,而僅僅是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開展各種音樂游戲,讓他們感受音樂的節(jié)拍和旋律。在兒童詩歌、舞蹈和繪畫等“玩”中滲透聽音樂,同時伴隨著音樂而揮揮小手、跺跺小腳,跟著節(jié)拍跳舞;而等到幼兒3歲半以后,才開始學習樂器、認識五線譜;待到4歲半時,逐步增加樂器技能和樂理知識;到了大班,就可以直接參加各種樂器的考級了。

嘗試繪畫

對3歲前的男孩來說,繪畫是一項極佳的鍛煉方式。寶寶主要是通過眼睛來看世界的,各種色彩的組合刺激,對寶寶立體思維的培養(yǎng)和挖掘極為有效。

聽音樂很重要

在音樂這方面,聽比親自嘗試的方式更好。寶寶出生兩個月,就能模仿其母親所唱歌曲中的音高、音調和旋律輪廓;4個月的嬰兒能模仿音樂的節(jié)奏;到了1歲時,嬰兒特別喜愛對熟悉歌曲的傾聽、跟唱、動作反應或用玩具、盆罐等器具敲擊出聲音;2歲左右表現出對樂器的興趣,喜歡反復唱同一首歌曲。

2~4歲:對具有強烈節(jié)奏的音樂感興趣并有反應,能感覺到音色的差異;喜歡重復地聽、反復地唱同一首歌或只會唱一首歌中的片段,但與別人合唱時音調尚難配合。

4~6歲:喜好唱歌,能正確配合音調和節(jié)拍與他人合唱;能做出與音樂旋律相配合的動作,能辨認并適當地使用樂器。

家長只有掌握了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實際接受能力,才能“對坑栽蘿卜”,對自己的寶寶進行合理的培養(yǎng)。拔苗助長是萬萬不可的。其實,現在也有兒童教育學家提出,3歲之前的寶寶,尤其是男孩,家長最好進行不干涉教育,給他提供一個盡情玩耍的環(huán)境就可以,不需要對寶寶進行任何他不感興趣的技能啟蒙。,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