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數(shù):2193  |  更新時間:2012-08-20 16:59:18  |  分類:

軍史鄉(xiāng)土

第1章

在世界東方的一片遼闊的土地上,屹立著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它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

在世界為數(shù)不多的幾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華文明從未中斷過。中華民族的成長與復興,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風霜磨礪。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歷史為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值得典藏和研究的財富,但是,記錄在案的文字并不能反映歷史全貌,很多歷史死角無法得以清理,從而演變成一個個不解的謎團。秦始皇身世之謎、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屈原自沉汨羅江之謎、關(guān)羽敗走麥城之謎、詩仙李白的死因之謎、《聊齋志異》成書之謎、項羽垓下戰(zhàn)敗之謎、金縷玉衣之謎、西湖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每件謎團的背后無不隱藏著一個震動古今的重大歷史事件,極大地激發(fā)著人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為了滿足人們對我國歷史的好奇心,增進我們對祖國歷史的了解,本書綜合了大量歷史、地理、科研文獻資料,以全面、全新、探索的視角,從帝王、后宮、文臣、武將、文人、文化、軍事、科學、考古、名勝古跡、民俗傳說等幾方面選出百余個重大歷史謎題,力圖通過嚴肅而科學的分析論證、生動而精練的文字,拔開歷史迷霧,將歷史的本來面目全方位、立體式地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全書涉獵范圍廣泛,內(nèi)容深淺合宜,情節(jié)充滿軼趣,語言生動活潑,可以幫助讀者掌握研究歷史和探求真相的方法,從中獲得探索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在輕松獲取知識的同時,引發(fā)深層次的思考,擴大視野,使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歷史演進的軌跡。

帝王——九五之尊帝王事。從炎黃開始到清代末期,中國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的帝王。有的昏庸無能,將國家治理得民不聊生;有的殘暴至極,最后國家遭到覆滅的厄運;有的任人為賢,成就千古偉業(yè)??傊魑坏弁跚姘賾B(tài),后世評價不一。他們共同寫就了中華民族千年輝煌壯麗的歷史樂章,在繪成斑斕多彩歷史畫卷的同時,也給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難以破解的歷史奇謎。

大禹破壞禪讓制了嗎?禹是夏后氏首領(lǐng),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

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后來,大禹的兒子啟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那么,是大禹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破壞了禪讓制的嗎?堯舜禹時代是被古人奉為最理想的政治時期,他們是把王位禪讓給有德才的人,而不像后來的帝王只傳給自己家族內(nèi)的人。禪讓制最后一位繼承者是有治水之功的大禹,他是由舜禪讓才接替王位的,而舜并沒有將王位傳給兒子商均。但是大禹以后,就由兒子啟繼承了王位,禪讓制也從此消失,世襲制登上政治舞臺。故人們都說是大禹破壞了禪讓制。但在史籍中卻記載不一。

《孟子?美章》載:“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陽,朝現(xiàn)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

“啟賢,能敬承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史記?夏本紀》記載:“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許。而后舉益任之政。十年,帝禹東巡獰,至于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狩。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睆倪@些史料可以看出,舜、禹、益都是按照禪讓制度來傳位的。他們均先后避讓過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禹的兒子啟,只因舜、禹、啟賢能,才得到了諸侯們的擁戴登上王位。但在許多史書記載的卻是“堯舜傳賢,禹獨傳子”?!皥蛩唇詡髻t,及禹而德衰,不傳賢而傳子?!北M管有的學者進行了辯解,說:“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禹傳子啟,而啟獨賢。”而根據(jù)《竹書紀年》記載:“益干啟位,啟殺之”;《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古者禹死,將傳天下于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戰(zhàn)國策?燕策》則曰:“禹傳益,而以啟任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天下。”這些史料說啟是因為使用武力殺了益而得到了王位。啟登位后,建立夏朝,徹底結(jié)束了禪讓制度。

綜合觀之,大禹也并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地方。只能說是禪讓制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盡頭,世襲制開始萌芽并主宰整個古代社會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古代統(tǒng)治者如果想一直統(tǒng)治下去,也只能由其后人承襲其地位。當然,是不是大禹將王位傳給了啟,還有待考證。商紂王真是暴君嗎?在中國流傳下來的許多傳說中,很多人都被說成是“十惡不赦”的,但這些人真的干了讓世人發(fā)指的事情嗎?還是歷史給他們扣的開端罪名呢?

《封神演義》中殷紂王是一個受狐貍精迷惑,十分殘暴的人。在歷史上,殷紂王也是著名的暴君。在許多的歷史傳說中都有殷紂王昏庸無道的記載,如:“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而觀其心”等令人發(fā)指的事情,殷紂王似乎都做出來了。然而,在一片的聲討中,我們也看到了有學者為紂王辯解。兩千多年前,孔子的學生子貢曾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基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苯祟欘R剛撰的《紂惡七十事發(fā)生的次第》一書中,指出現(xiàn)在傳說的紂王惡行是層層累積疊次發(fā)展的,時間越遠,紂王被蓋的罪名帽子越多,越不可信。顧頡剛為此做了詳盡地考證。人們由此了解到,妲己的形象原來是來自西漢末年劉向的《列女傳》;紂王淫暴,只是《封神演義》等小說的藝術(shù)加工。這些都讓殷紂王留下了抹不掉的罪名。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